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乡镇企业(简称“乡企”)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乡企的高速发展势头减弱,效益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国内商品市场告别短缺状态,而转向买方市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及产业、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缩短等外部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困难。但是,乡镇企业受自身存在的种种积弊的束缚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正进入攻坚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国民经济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大、更辉煌的发展,在这一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乡镇企业应该怎么办?我认为一是把握住机遇,二是要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改革,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改革开放
郭铁民: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第八届省政协委员。曾任福建师大政教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福建师大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等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先后承担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教育部“八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九五”、“十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及其他省级科研项目等3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教参(含合作)共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及英文版)、《经济学动态》、《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