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外贸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可持续的认识误区及政策导向偏差问题。长期以来,环境成本的外在化虽然在短期内保护了中国的制造商,维持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依靠牺牲环境利益发展起来的是高能耗、低效率、技术落后、无持续竞争力和长久发展能力的粗放型工业,注定要在可预见的将来付出沉重的代价。认识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不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还是对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增长,以及对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万灵: 男,四川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广东数字经济与贸易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曾被广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广东省1998年南粤教坛新秀”;获得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主持政府委托及政策咨询、企业委托研究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改革》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1部。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论文类二等奖(2005年)、调研报告类三等奖(2015年)、著作类二等奖(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