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谁动了公共资源?
在线阅读 收藏

2015年1月6日《珠海特区报》报道,珠海市不少公共汽车站点将古村站名改为商业站名。记者近日梳理珠海市多个公交站名列表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仅香洲就至少有十余个古村落站名从列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楼盘或商场。该报道引发读者热议——十余个珠海古村站名消失了,商业浪潮吞没了历史文化记忆……这不叫与时俱进,这是一件伤害了民众情感,也破坏了文化渊源的大事情。

地名是一门学问,地名里有历史,有地理,亦有文化。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撷取了传统文化之花,里面有地理地貌的特征,更有一方水土的人类文化与情感的传承。地名就像一棵历经沧桑的大树上的年轮,每一圈都是记忆,每一轮回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把地名都改了,就如把树都砍了,只有水泥和钢筋的都市该多么冷酷和荒凉。

笔者不反对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日新月异,但新建的地方应有新的名字,老地方就应留下老名字,而不是用新的名字替代老的名字。其实,新的也会变成旧的,一年年一代代,我们就是这样在这片土地上传承血脉的。把地名都改了,就割断了历史,割断了血脉,让我们的乡愁无处寄托,让我们的后代无法寻根,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找不到回家的路……

红山原名奄山,是由原住民形成的自然村落,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是珠海土著的根儿;白石村源于雍正年间,由钟、汪、李、唐四姓开村,因地处板樟山脚下的白石头坑而得名——这是地理地貌知识;莲塘源于嘉庆年间,因地形似莲藕,故名藕塘坑,后改名为莲塘——洪湖水浪打浪的诗情画意出来了;大姑乸形成于1580年,系中山长命水村廖善和到此定居后开荒形成,开荒导致村落面积扩大,乸即“扩大”之意——粤语的发音和古汉字的典……这些故事多么有趣。可是看看“银石雅园”“君怡花园”“仁恒星园”“二城广场”……多么苍白无聊且莫名其妙。多数出于风水先生那没读多少书的大脑,除了商业利益和开发商低级的个人癖好外,它还有什么呢?

说到商业利益,还有一点必须厘清:公共汽车站名本是公共资源,是全体珠海人民共有的东西。退一万步讲,如果非得改名不可,那些企业、商场和楼盘是要支付广告费和公共资源占用成本的。当然,也许企业、商场和楼盘的确是付了费的,但付到哪儿去了?是付到某些小集团的腰包里去了吗?

商家觊觎公共资源,小集团利用公共资源谋私,这个利益链条仿佛是瞌睡碰上了枕头,天作之合!可是,公众的利益呢?公共资源姓“公”,应当为公众服务,绝不允许有关单位或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单位及相关人员借以寻租。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管理公共资源的权力部门的监督和制约,加强社会公众对于公共资源分配的话语权,强化公共资源使用、处置等的审计工作。彻底摒弃以公共资源谋私,更绝不容忍其“合法化”。

如何科学命名公交站点,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尽可能保护传统地名,这是一门学问,不能拍脑袋决策(无知),更不能拍屁股决策(利益)。公车站名,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考验着反腐倡廉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