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珠海媒体有两条关于城市道路的报道,一喜一忧。喜的是被网友称为“斗门最烂路”的斗门S272线黄杨村采石场段最近终于传来好消息:市、区公路部门正对该条道路进行施工改造,预计下月(2014年11月)就能完成修复;忧的是珠海还有不少类似的“烂尾路”,这些路不知为何“烂尾”,半拉子工程多年没人管,多年来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下雨变成烂泥塘,晴天就是尘土飞扬。如公安边防支队经济适用房配套路、康城西路、档案馆北馆市政路、南琴路南洪段市政路……其实还有一些虽不是“烂尾”,但年久失修的路也比这些烂尾路好不到哪里去——如珠海中医院和新华书店之间的路、珠海度假村正门前的路、上冲医院门口和中国工商银行新洲支行门口的路、圆明新园到香洲医院的路……
这些路都不在城市的“门脸”上,但是它们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期破烂不堪,影响通行,是到了该彻底整治的时候了。否则,这些背街小巷的城市道路的丑陋和病态,一定会使美丽的情侣路、笔直宽阔的九洲大道、迎宾路、景山路等都蒙上一层阴影,更会为珠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抹黑的。正如一个人脸洗得干不干净要看耳朵后边,一个人是否讲卫生要看看他的指甲,一个女人的品位如何,要看她的内衣……一个城市的街道是否干净整洁便于通行要看的就是这个城市的背街小巷。
烂尾路、年久失修的小巷,各有各的历史、各有各的成因,但归结起来问题大致如下:资金不到位,沟通不畅,互相推诿。虽然这些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但如果政府牵头,化解各方矛盾,并适当投入,相信会解决这些老大难的“烂尾”。本来修路是政府履行其职责、为民众谋福的一项善举,这种善举往往会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与叫好。但这些路修了一半却停工了,而且有的一搁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路修一半更难走了,还不如不修。”老百姓本准备好为政府鼓掌却喝了倒彩。让掌声重新响起,这是考验我们政府部门的城市管理能力的时候了。
到底为什么烂尾?据了解,在小街巷改造中,责任主体不明确或部门之间有矛盾,造成工程半途搁浅。一位负责工程技术的人士透露,这样的工程主要集中在小路上。如通往小区的路,有的部分是市政的,有的部分是小区的,其中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或责任单位,没人承担维修费用,所以会造成新修路的工程做了,留下衔接部分工程未做。
我们收拾“烂尾”路,更要加强工程监管,不能一边修“烂尾”,一边制造新的“烂尾”。没钱可以贷款建,要不就找个资金雄厚的企业让人家建,给人家几年经营权,之后再收回来。还有,修路前搞好论证,别修到一半再出矛盾……看来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关键在于政府愿不愿意这样做。
“啥时候能完工?”渴望路早日修好的民意不断从坊间传出,这答案在考验政府相关部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