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道路狭窄,公共绿地被用来养鸡、种菜。然而经过重新改造后,破败的老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经过长达两年和开发商的拉锯战,如今终于看到成果,葵竹苑小区业委会主任刘浙峰感慨万千。(2013年11月14日《南方都市报》ZB14版)
不仅是刘浙峰,居住在珠海500多个老旧小区的居民看到这条新闻都感慨万千。葵竹苑小区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还不算特别老旧,珠海还有一批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的小区更是破败:无绿化、无停车场、无保安、无物业管理、无经费,居住环境差,管理不到位,有的小区甚至成了拾荒人员的垃圾中转站,更有甚者,成了不法分子聚集的地方。这与美丽的海滨城市极不般配!
说起珠海的老旧小区来,人们意见出奇地一致:必须整改!但是,大家也都异口同声:钱哪里来?
业主出?这是一个多少年都谈不拢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业主认为环境差,管理不到位,不肯交钱;物业管理者认为没有钱只能做到“不到位”的“差”管理。于是形成一个貌似谁都有理的恶性循环,扯皮多年的结果就是居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糟。
一个死结解不开,往往是因为没有人去解第一个结。在此情形下,葵竹苑的办法倒是很启迪思维:由当年的开发商先出一笔维修费,这第一个结就打开了,之后,其他的结迎刃而解——环境搞好、保安工作搞好了,那收费自然也可以上去了;物业收到费,再不好好管理就说不过去了。那时,业主们可以辞退物业重换新的!而对于开发商的这笔钱,也是可以有许多回报方式的,例如,由开发商派自己的物业进行管理。事实上,珠海市的老旧小区中,还有一批在当年卖房时就收过业主维修基金的开发商,让他们拿出钱来维修旧小区是理所应当的。只是事过多年,许多当初交了维修基金的业主已经易手,新业主根本不知道有这笔钱。这维修基金哪儿去了?没人追也没人催,开发商就装傻。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协助小区业主追讨开发商拿走的这笔钱。
此外,对于那些开发商早已跑路,甚或早年由政府开发的小区,也可以借鉴葵竹苑这个思路,找别的开发商修缮,然后给予回报。同时,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不能等闲视之,特别是街道、社区,应该积极为老旧小区改造筹集资金,甚至可以由政府出一部分进行改造和修缮。
笔者更希望政府能够将老旧小区全面改造和今年(2013年)初提出的让珠海市老旧小区实现“四防”、建设“六有一无”的口号结合起来。(“四防”是指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六有一无”,即有专门人员或义务巡逻人员,有门卫岗亭和栏杆,各小区楼道口有防盗门,有监控设施,有门卫值班制度并有记录,有消防栓;通道、楼道无占用堵塞。)真正让住在老旧小区的珠海居民也过上优美和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