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华社区出资给滨海花园住户建起两个美观大方的大衣架,受到居民的好评。据悉,开展创文工作以来,为进一步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带动居民参与创文的积极性,粤华社区建立了老旧小区整治台账,积极开展整治工作,虽然都是小整小改,却都是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秉着“发现一个整治一个”的原则,目前整治项目已完成十多项。(2014年12月8日《珠海特区报》)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特别是当问题纠结在先收费还是先治理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上时,许多小区就像是破罐破摔,没治了。其实不然,在这里,粤华社区做了个好榜样:不翻旧账、不争论不休,先从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入手,然后再用示范和规范来管理群众行为。
这就好比看到满地是痰,一些人的直觉反应是行动起来先去查查谁吐的,然后再查查为什么没人打扫,最后才想办法惩罚乱吐痰的人和不打扫的人。而粤华社区没这么做,他们先审视自己的管理工作哪里有漏洞,然后补上自身的漏洞,再去管别人,即他们决定先拿点钱去买来了“痰桶”——方便的痰桶、精致的痰桶、规范吐痰人行为的痰桶——于是,吐痰者不好意思再乱吐了,打扫的也不必费事了,皆大欢喜。
这里面涉及社会管理者的智慧:管理不仅是清理,更多是服务。智慧的管理者,应该是不争辩、不讨价还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身作则,方便群众;智慧的管理者,应该引导群众,不管群众有什么样的心态,是积极的抑或是消极的,都把它当作一种客观存在,承认它,研究它,引导它,化解它。老旧小区乱,乱在许多设施不健全,乱在人心涣散,乱在有些管理者是管制者而不是服务者。
例如,拉绳晾衣服这件事,如果随着居民性子拉,不仅妨碍大家活动,也影响了小区的美观。如果小区管理者们一味采取“压制”“清理”行为的话(这是极其落后的管理理念),那一定是既管理不好,又招致人们的厌恶,最终可能仍然是今天清了明天又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如今恰恰相反,粤华社区从居民需求出发,由社区出资建起了两个铁晾衣架(这铁架的费用也许比清理乱堆放的费用要少得多),这个小小的举动很得民心。“民心”即“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们赢得了民心,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助力和动力,减少了阻力和抗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身体力行地铺了路。
许多老旧小区的管理都可以从粤华社区的管理理念中找思路、找办法,统一规划建设晾衣区、垃圾池、停车场和楼顶休闲场所,真正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有了好的“痰盂”,正常人都不会也不好意思乱丢乱放了。这就是内服和外治的区别,这就是治标和治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