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严罚可以出文明
在线阅读 收藏

近日,交警部门将局部放大抓拍技术,用于对开车打手机、抽烟、不系安全带等行为的远程执法,此举将大大提高违章抓拍的成功率。(2014年12月16日《珠海特区报》)

其实稍有点物理学和生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开车时候的一些坏毛病是足以致命的(不仅是自己的命),但为何总有人不提高警惕?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积习难改;二是侥幸心理;三是做这些“坏事”没成本。

那么要改变这些坏毛病就必须从这三个根本原因入手。教育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可以消除恶习和侥幸心理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间接的过程。最直接的改变恶习的方式就是让有恶习的人受到惩罚,而且罚到他怕,罚到他有巴甫诺夫所研究的动物式的条件反射——不要说做,只要一想到恶习就会心疼肉疼。在如此“高压”下,文明行为是可以速成的。君不见,早两年,国内司机有谁会系安全带呢?这些年,开车系安全带已经成了大多数司机的习惯——这个文明驾驶的习惯可以说就是罚出来的。

当然,惩罚不是交通管理的唯一手段,也不是交通管理的目的,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和文明行为才是严格执法的终极目标。珠海交警利用现代技术实行的强制手段,就是要唤醒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从而确立道路交通文明——这是现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之一,它将传递社会正能量。

重罚严惩可以说是社会文明提升的基础之一。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严厉的处罚面前,人人都会掂量掂量违规的成本。这种外部的强制是强化人的守法观念、使人从不敢违规到不会违规的必要手段。说实话,有时候,文明真可以说是“罚”出来的。不少人从一些发达国家旅游回来都说,人家的公共秩序如何如何的好,但谈及人家的违规处罚又频频咋舌。譬如在新加坡随地吐口痰就会被罚几百新元,墙上乱涂鸦可能被施以严酷的鞭刑;在美国随意、胡乱养狗,主人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可是咱们呢?许多事没有规矩,因此就难成方圆;许多恶习没有惩罚或者只是道德谴责,或者是罚得很轻,被罚者根本不当一回事儿!这就是做坏事、恶事、不文明的事没代价。当然,没有谁是圣人,没有谁生来文明高雅,文明靠教化、靠养成。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学坏比学好容易得多,这也是人的本性,诚如俗语“学好如爬上,学坏如溜坡”。即使人之初性本善,也会性相近习相远,公民良好道德素养和守序意识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甚至是严刑重罚来实现。

习惯的改变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法律恰恰是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工具。道路交通文明的确立是现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之一,它将传递给社会巨大的正能量,这其中,交通新规所起到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强制力保障,唤醒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