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扶持+监管=民营医院的腿
在线阅读 收藏

《珠海特区报》在2014年8月1日用较大篇幅报道了珠海市民营医院的状况。目前珠海市有642个医疗机构,民营占300多个,但从病人的门诊量和住院量来看,民营医院诊疗量只有26%,床位数占23%。当前珠海民营医院鱼龙混杂,存在一切向钱看的问题。

当然,对珠海市民营医院不能一竿子打死,珠海市有一些民营医院的确还是很不错的。例如,2003年成立的珠海仁和骨伤医院,从医疗水平、医疗设备、患者口碑等各方面来说都是医院中的佼佼者。但是它也同样面临着所有民营医院最大的困局:人才问题——后继无人。留不住人才,再好的医院也将会失去根基。

要解决人才问题,必须有政府的扶持。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制定出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的人才政策,使民营医院的医生们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都无后顾之忧,人才才会按照需求正常流动,也就不会出现一方面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削尖脑袋往大医院挤,一方面民营医院没有医生的矛盾现象了。

民营医院问题多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金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民营医院就必然会在患者身上打主意——过度医疗、医疗欺诈就会时有发生。

其实社会上不是没有钱,也不是没有人愿意投资民营医院,但是这些资金投入没有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做保障并与之相配套,投资人就不愿意。政府应该引导释放这种资源,使它能够向非公立医院迈进;同时深化金融改革,使民营医院的资金在市场运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作用。还有,政府应该使医疗保险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政策。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都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支付政策,不应区别对待。

但只有扶持是不够的,政府还必须切实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对于民营医院的诚信危机问题,也只有强有力的监管,才能根治此顽疾。或许可以对民营医院采取分级综合监督管理模式,即政府各有关部门构建一个民营医院联席会议制度,卫生、食药监、工商、质监、环保、物价、税收、医保、财政、公安、宣传、法制等部门都参加,实现信息共享,真正做到对民营医院全面的综合监督。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医疗服务对民营资本彻底敞开了大门,民营医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要把握住这一黄金机遇,急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监管,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能长出两条健康的腿,自己站起来、走下去。当然,民营医院不应该照搬公立医院的套路,应该向着专业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正如201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所言,公立医院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基本卫生服务,把主要精力放到基础的医疗服务中去,转变以盈利为目的的办院理念,回归公立的医疗服务职能。而那些“特需服务”“VIP服务”应由私立、民营、外资医疗机构来提供。珠海市的新建蓝海之略医院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成立的,其专营体检,闯出了一条民营医院的新路子。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