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小票可查肉类来源”应推而广之
在线阅读 收藏

2014年5月12日《珠海特区报》报道,金湾区市民可以通过该系统扫描购物小票,查到肉类出自哪里、经过哪些流通环节,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便可快速逐级排查,真正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该区的肉类流通追溯监管系统已正式通过验收,接下来将逐步向全区农贸市场以及学校、大型企业等肉类需求量大的单位和机构推广使用。

为这一系统点赞的同时,笔者强烈呼吁全市应该推广这一做法,同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监管措施,使全珠海人民吃上安全肉、放心肉。

食品问题已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劣质、有害食品屡禁不止不仅仅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不力。而监管不力除了监管法律缺失、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和少数监管人员的监守自盗甚至与恶劣食品制造者沆瀣一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施管理。

以往,哪里出现了问题食品,有关部门就跑到市场上把这种牌子的东西统统查一遍。查完了,将问题食品下架,或者给予处罚(罚金比利润少得多,作恶者根本不在乎)。这次金湾区的肉类流通追溯监管系统是个创新,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事后查处的理念转变为事前查处。观念一变,技术更新,就督促了一种商品在上市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不仅靠有关部门监管,每个消费者都可以监管,将食品监管真正放到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是否完善到了方便百姓的程度?是否每个肉贩都愿意安装使用?如果市民发现了无法溯源的产品是否有简单易行的投诉方法和渠道?对于这些,有关部门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与追溯系统相配套的监管和处罚机制,对小票上无法查到的商品也严加处罚。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珠海老百姓到农贸市场去买肉不习惯开小票,如果商贩也不给消费者开怎么办?还有,小票也是可以作假的,如某商贩进了一批有案可备的猪肉,也进了一批来路不明的猪肉,混在一起卖怎么办?还有,如果市民自查是否方便?如果能做到没有小票只要有店铺信息就能上网去查那就更好了……

因此,用技术手段改革管理是一大进步,但配套跟上才能行之有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