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珠海斗门莲洲镇获得“2013年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称号,莲洲镇大宗堂十里莲江农业观光园获得“2013年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榜上有名,全省示范,这说明近年来斗门区着力推进旅游业与休闲农业和村镇建设融合,积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工作取得了成效。珠海整个旅游行业为此一震,珠海全体市民也为此兴奋。但高兴之余,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样借此东风,将珠海市乡村旅游这把火烧起来,做足地道的乡村风味,让珠海的乡村游成为以旅游立市的珠海旅游产业中新的特色项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记得2014年阳春三月踏青时节,珠海莲洲乡野间那一片热烈的金黄,张扬的碧绿,乡路旁60亩的油菜花像一片海……短短3天时间,至少10万游客来到这里赏花。村民们都说实在是“万万没想到”,老人们都说从没见过那么多人,村里及周边的饭馆和小卖部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其他没有油菜花的村子都是羡慕嫉妒且化恨为动力,纷纷表示明年(2015年)也要大面积种油菜花。笔者对此不禁担心起来:明年春暖花开蝴蝶飞的时候,会不会油菜花开了农民却哭了呢?如果各村都行动起来盲目种植油菜花,很可能是这个结果。因为这里的农民种油菜花的目的不是卖油菜或收油菜籽榨油,油菜历来就不是岭南地域和珠三角一带的传统蔬菜,菜籽油也不是这里人们惯用的油品。在斗门种油菜花,纯粹只是为了观赏的。那么有没有人来,谁会来,这就成了市场来决定的东西。而市场规律是冷酷无情的,供求关系决定一切。
最懂旅游市场的当然是旅游企业,因此和旅游企业联合打造乡村旅游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但企业是追逐利润的,资本的逐利也可能伤害农民的利益。这时候,农村最需要的就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用政策、制度和措施引导和帮助农民。
因此,为了避免乡村旅游的盲目发展,政府应该有所作为。首先,将莲洲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及幸福村居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有规划、有计划地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切实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真正具有乡村风味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项目;同时帮助农民规划这些项目,并用政策引导他们不一哄而上,而是分门别类,有层次、有重点、有搭配地开展旅游项目。
其次,还要引导农村在旅游开发时防止大兴土木、占用耕地,制造一些伪乡村的城镇或是伪城镇的农村,既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破坏了农家风貌,又制造了一堆不伦不类的伪景点,最终丧失农味,也就失去了游客,失去了价值。
当然政府的参与更在于不使各村镇单打独斗,而是将整个斗门乡村的旅游借此东风拉高一个档次,形成各村镇产业互联、互补,特色参差、有致的集群式发展,实现把斗门建设成为“广东省旅游强区和粤港澳地区著名的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