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选择了参加“洋高考”,出国读大学,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近20万人,而这一人数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增长。每年中国留学生直接提供了超过44亿美元的收入,“留学经济”正在成为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新亮点,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花销,可以轻松地养活一个美国家庭。(2013年6月24日《中国经济周刊》)
绝不能以“中国人比美国人有钱”这种浅薄的“得意”来解读此新闻,我们倒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中学生负担太重,压得孩子们身体变形、心理变态;大学教出的学生不好用、不能用,毕业等于失业。如此教育逼得孩子们远走他乡,我们的教育该汗颜。如果不是我们的教育不尽如人意,又有几个人真正愿意去走上那孤独寂寞、背井离乡的留学生涯呢!
一些选择让孩子不参加中国高考而参加“洋高考”的家长是这样想的,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沉重的书包压垮了孩子稚嫩的双肩。不如让孩子小学中学都轻松一点,不为高考“卖命”,早早定下不参加中国高考的目标,等孩子稍大些家长们就用自己沉重的钱包,给孩子换回一个轻松的书包——到美国读书。
美国的书包那么轻,可为什么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却走在世界前列?美国的孩子没有中国孩子会做题,可是美国孩子的想象力却比中国孩子好得多。我们沉重的书本、繁杂的作业、艰难的考试,以及为了各种选拔而出现的琳琅满目的校外辅导班,已经压垮了我们孩子的好奇心和童真,已经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人类最可贵的探索精神。
另一部分家长也没有这么高瞻远瞩,只是看到近年来我们的孩子即使于千军万马之中挤过了中国高考的独木桥,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到美国去读大学,起码洋文凭就业竞争力强些,而且也可能在世界的范围内找工作。
我们的大学一而再再而三地扩招,可是专业设置和教学配备跟不上,培养出的学生不能与社会需求接壤,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同时许多工作没人做的怪现象。孩子们几年大学下来,书似乎都白读了。就是我们的读书尖子到了美国后,也大部分只能进研究所和教书,真正驰骋社会的人很少。
与其让中国孩子花大把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去养活美国家庭,不如把我们自己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好好改革一下,给孩子们轻松的书包,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让中国教育真正帮助国人快乐人生、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