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天接收262名弃儿,福利院负荷“达到极限”。广州市民政局16日下午召开发布会通报,广州“婴儿安全岛”即日起暂停试点,重新启用时间另行公告。广州也成为全国首个叫停试点的城市。(2014年3月17日《南方都市报》)
叫停原因竟然不是争议最大的“有纵容弃婴罪之嫌”,而是福利院人满为患,没能力收留弃婴了,其根本是缺人、缺钱。
其实,婴儿岛不是经济问题,更不是纵容犯罪,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是我们好不容易开展起来的一项救助生命、关注民生的工作。婴儿岛的设立,为弃婴建起了一个最快速的生命通道,是我国儿童福利工作的一个改革,是我们社会管理的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今年(2014年)两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也表示:“按照国际儿童公约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育婴安全岛体现了儿童利益最高原则,这个试点实验首先是有利于保障育婴的疾病救治、生命安全和监护的。”
这样积极而有意义的“新生儿”仅仅48天就“夭折”,令人遗憾也令人难过,这是历史的倒退,是文明的倒退。我们可以想一想,没有了“婴儿岛”,那些婴儿还是存在的,那他们去哪儿呢?
其实婴儿去哪儿了并不是谜。抛弃婴儿的人除了一些父母不愿意养育一些有病或残疾的婴儿外,大部分育婴者是没有能力的未婚妈妈,而其中又以边远农村进城的打工妹为大多数。日前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报告表明,打工妹未婚妈妈群是我国亟待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个新兴弱势群体,她们以及她们孩子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这个群体性知识缺乏、几近法盲、精神空虚、文化生活空白,她们轻易而糊涂地怀孕、堕胎、生孩子、卖孩子甚至杀死自己的孩子。改变她们的生活和精神现状是全社会的责任。而这种改变相对于她们眼前棘手的困难却是一杯不能解近渴的远水,她们的当务之急是,懵懵懂懂生下来的孩子怎么办?她们是没能力养也不想养的。婴儿岛至少给了她们一条出路,让她们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况下,把孩子放到那里,给孩子一线生机,给自己一条退路。没有了婴儿岛,也许只能把她们逼到卖孩子、扔孩子甚至杀孩子的路上去了。
因此,弃婴岛不但不能叫停,还应该多设几个,特别是在打工妹聚集的社区和厂区。这是一个勇敢的尝试,这个试点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符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才能真正保护弃婴的生命,才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当然,坚持把“弃婴岛”做下去,不仅仅要福利院去努力,我们还应建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和各类社会配套制度。同时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并将婴儿岛救助工作与政府慈善机构和民间慈善组织联动起来,以确保弃婴岛救助工作的资金、人员、物资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