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炒作状元的利益链条
在线阅读 收藏

高考结束后,高考状元成了企业、政府、学校等各方追逐的对象,重奖事例屡见不鲜,一些高考状元成了“暴发户”。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392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61.6%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奖励高考状元是把“状元”当成地方政绩。(2014年8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高考状元的炒作在国家三令五申地禁止下仍然屡禁不止?因为状元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美名,也不仅仅是中状元者自身家庭的荣耀,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链条上连着许多热衷炒作状元的人,其炒作背后带来的多种利益不可估量。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利益,让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把状元当作一种手段,利用这种手段,利益链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不少状元获得了百万元奖金,这钱哪里来的?这很耐人寻味。学校奖励状元的这笔钱如果是从学校财政里出那就违法了,而且大多学校也不会这么做。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热心人士热爱教育,奖励状元。但大多数情况下,学校有很多合作单位和合作项目,这笔奖金从这些合作单位或者项目中拿出,然后让状元为这些单位或者项目代言,这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状元们所获得的奖励实际就是他们的广告代言费。但这种代言费比那些直白的广告代言要更好听、更冠冕堂皇,听起来好像不那么商业、不那么赤裸裸,好像还很支持教育的样子。因此要状元们代言,当然就必须得把状元们炒得热热的,炒成了明星,他们才有代言的价值。

重奖状元比状元们直接举着产品在媒体上推销要“好看”得多,因为直白的产品推销很露骨,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炒作,而那些隐形的推销效果却好得多。还有非产品类的推销,如状元学校的招生、状元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招生,状元学校的吸金能力及吸金路子,当然还有各路人马的升迁路子和功劳簿子。

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为何有的政府也愿意奖励高考状元了。一些地方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奖励状元,鼓励学校培养状元,刺激学生争当状元,其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有关领导的政绩。出一个状元,就在这些官员的功劳簿子上加了一个砝码。因此他们乐此不疲地重奖状元,实际是在建立自己的势力,也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这是我们财政监管的失职,更是教育事业的耻辱。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