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巾或浴巾先擦马桶内侧残留的尿渍及粪便残迹,再擦厕所地面的污垢,最后再擦洗口杯、茶杯,送洗涤公司清洗后又回到卫生间供客人擦脸、裹身……记者应聘北京美豪富邦酒店客房部服务员,揭开包裹在这家酒店浴巾里那些“不能说的秘密”。(2013年8月18日《新京报》)
服务员这些卑鄙无耻的打扫“卫生”的手法当然应该谴责,但是我国酒店行业没有统一的卫生清洁标准和布草标准的这一现实,是让“恶心打扫”成为酒店“潜规则”的最大保护伞。
肯定不止这一家酒店这样做,员工似乎也都习以为常,领导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节能减耗,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抹布)、时间,清理尽可能多的房间。这不是强词夺理、粉饰太平,他们是由衷地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酒店的想法站在资本的角度是很合理的。抹布分类专用、专洗都是需要成本的,包括金钱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资本逐利的本能,在没有制度监管的情况下,必然会撒了欢地去寻找最短平快的路径,以达到资本最大化。
几岁的孩子也知道不能用擦完屁股的纸张擦嘴,酒店的员工精神正常的话当然都知道不能用擦完马桶的毛巾擦茶杯然后再擦身,但是这样做省时省力,也就是说节省了成本。在利益面前,常识和道德都退让了。他们也不是不心虚的,否则不会“千万不能让客人看见”。但是没有规则,没有人受到干坏事的惩罚和谴责,于是他们心存侥幸,越干越大胆,越干越无耻,以至于这种恶心打扫实际已经蔓延成了一些酒店的潜规则。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报道没有提及,那就是现在许多酒店的所有“布”类用品,包括毛巾、餐巾、台布、寝具、工作服等都是外包给专业洗涤公司清洗的。笔者发现不少洗涤公司在收集、运输这些用过的脏布时并不进行分类,全都卷在一起打包运走,这种操作下,即使酒店分了类,洗涤不分类,那一样会造成污染,这又该谁负责?
因此,在严肃处理、制止恶心打扫行为的同时,出台酒店清洁和布草的操作规范标准刻不容缓,而且对相关的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也应有相应的规范,有关部门不能再不作为、任这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心打扫“自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