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被称为中国公益元年,网络成就了与传统组织模式有所不同的公民公益。个人发起的公益活动门类繁多,公众参与公益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个人求助—募捐,个人设计公益项目,到公众以捐赠的方式浅层参与公益,以及公众以投入时间、精力、智慧和专业深层参与公益,公益领域得以拓展,公益慈善模式突破传统模式。
网络公益变得纷繁复杂。国家为了规范网络公益行为,201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目前这样的平台只有13家。在其他平台进行网络募捐则为非法行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而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016年接近尾声的时候,罗尔事件爆发。
从11月25日罗尔为5岁女儿罗一笑撰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至12月24日清晨6时,罗一笑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围绕罗尔的行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构成震动全国的罗尔事件。该事件,与《慈善法》平行被2016中国公益年会评为“2016年度中国公益十件大事”之一。
罗尔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涉及的方方面面,可说是2016年公益领域发生的重大问责事件。在该事件中,普通公众、捐赠者、媒体、意见领袖等成为问责主体,向罗尔、小铜人公司、深圳民政局、深圳儿童医院、社保部门、深圳慈善会、微信平台等展开了积极、广泛而深入的问责,引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问责风暴。其问责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力度之大、震撼之强也令人无法想象。
问责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问责机制,使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保证人们从事慈善的权利在一个公正、尊重和公平的框架中实施。而问责机制通常包括硬机制和软机制。其中,公众的社会舆论、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属于问责机制中的软机制;而规则、规定、条例、法律、法规属于问责机制中的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