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2012年庆阳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总结
在线阅读 收藏

阳春县庆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颇具规模的大米生产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于2006年成立以来,主要经营范围: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在公司领导的精心诚信经营下,现公司发展到资产总值达18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88万元,公司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职工50人,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4人,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利税415万元。公司建有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244亩,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及企业自身的发展。2012年,公司努力加快优质稻基地建设步伐,按照布局区域化、栽培保优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使优质稻基地在建设规模、档次和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工作进展

1.建设核心示范区。在新林村落实面积0.2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对核心示范区内示范品种统一无偿供种。

2.优质高产技术集成。一是实施品种主导制,确定宁粳2号、宁粳3号、丰两优一号共3个优质稻品种。板块区内良种应用率100%,主导品种应用95%以上。二是全面普及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共应用水稻轻简栽培技术0.2万亩,其中水稻直播面积0.1万亩,机械插秧面积0.1万亩。三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0.2万亩,充分发挥测土配方项目成果,开展测土、配方、供肥、施肥一条龙服务。四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实施病虫综合防治,组建机防队1个26人,配备机动喷雾器26台,重点开展机防社会化服务,服务面达100%以上。

3.稻田机械作业。全面开展机耕机整、机插机防、机收机脱等稻田机械作业。板块区内推广机械插秧面积0.1万亩,机收机脱面积0.2万亩,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节本增效。

4.实施订单生产。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加工流通组织与基地组织、农户签订产销协议,实施订单生产。

5.无公害水稻生产。已获3个无公害农产品(大米)认证;获5个绿色食品(大米)认证,年产绿色大米5万吨。

6.加强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市知名商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打造省内、国内知名品牌。

二 工作成效

1.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3万亩,核心示范区0.2万亩实行“八统一”。

2.效益显著,3万亩优质稻板块基地平均每亩比非基地水稻增产12.6公斤,增产总量37.8吨,增收94.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培养了水稻科技示范户70个,带动板块基地农民科学种田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4.实现无公害水稻产地整体环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市级1个,获“三品”认证7个。

5.实施订单生产、优质优价,实现“公司+基地+农户”互惠互利全新运作模式。

三 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分别组成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和优质稻板块建设技术指导小组。科学制订年度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考核验收办法》,全程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将责任明确到人,技术措施落实到田。做到上下结合、各方协同、整体推进。

2.政策扶持,全力推动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标准良田建设、农机购机补贴等项目,重点倾斜到优质基地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全面改善和提高基地农田设施条件,建立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将项目资金重点投放到核心示范区,实行无偿供种和标准化栽培补贴,确保了连片布局。三是鼓励组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促进优质稻产品流通。四是创品牌、树名牌,“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五有”标准,促进企业上质量、上规模、上档次,通过企业带动,提高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五是加强品牌整合,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整合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开展大米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3.推广科技,全程服务

一是全面开展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等活动,将生产技术送到每个生产者手中,做到了任务、目的、技术家喻户晓。二是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高产技术攻关工作。开展粳稻品比、品种展示,测土配肥肥效试验及示范,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直播稻高产示范,机械作业(穴直播、插秧)研究与示范等十几项试验示范,重点开展优质高产轻简技术研究与创新。开展高产田、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区高产技术攻关与展示。三是全面推广保优增产关键技术。将优质良种技术、高效生态模式、轻简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综防、稻田机械作业等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应用,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管理、综合运用,达到效益最大化。

四 工作建议

1.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订单收购困难。由于水稻收获集中上市,企业在短时间内要大量收购,存在资金困难、仓储不足等问题,希望能对龙头企业加大投入、贷款等扶持力度。让龙头企业更好地为订单生产服务。

2.提高农民履行订单协议的自觉性。参与订单生产的农户众多,且素质参差不齐,在履约过程中,有部分农户享受订单给予的优惠措施,却不履行协议,自由卖给非订单企业或个人,特别是市场行情好的年份更加突出,让订单企业头痛。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订单农户履约自觉性,并制定相应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订单生产顺利实施。

3.加大品牌整合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和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形成合力,做大做强品牌产品。

下一步工作打算,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在市场开发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大品牌创优力度,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

阳春县庆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