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从形象变化看弥勒信仰的变迁
在线阅读 收藏

弥勒信仰源自印度,是古代印度佛教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弥勒信仰繁盛起来。古代印度的弥勒造像主要是具有婆罗门修行者特征的菩萨形象,初期中国大致如此。北魏时期,受下生信仰的影响,中国产生了弥勒佛的造像。五代时期,布袋和尚像出现。宋代时,禅宗的兴盛推动了大肚弥勒信仰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大肚弥勒佛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世俗化的表现。近现代以来,弥勒信仰返传印度形成“新弥勒信仰”,出现了印度化的大肚弥勒佛像。印度化的大肚弥勒佛像是古代印度佛衣和中国大肚弥勒造像的结合,与中国大肚弥勒佛在容貌与相状、璎珞与耳环、腰带与下裙、袈裟与衣纹等方面有所不同,显示了当代印度人对弥勒信仰的新理解,是弥勒信仰在印度再次本土化的开始。从形象的变化看大肚弥勒信仰的流变,是探究弥勒信仰传播与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引发我们对文化与宗教传播方式的再思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