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治下,船山终身著书讲学。其学,远祧文周孔子,近宗横渠,承袭儒家思想,由此他对当时盛行的佛道思想并非完全认同与称扬。其早年所著,如《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攻之尤烈。至晚年,意气稍平,但于佛之空幻,仍恶之。然而其对于佛家义理,则著有《相宗络索》与《三藏法师八识规矩颂赞》(已佚)。其中,《相宗络索》是其为先开上人所著,对唯识学形成自我之见。传统唯识学之根本,即“阿赖耶识”染净问题,仍未有明确之解决,使唯识学全部系统有陷于虚妄之危。船山以其重气、重实有之思想,对佛学中“唯识学”做阐明之意义即在于此。船山以儒者“仁心”取代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亦复消除此缘起之观念,而代之以对此世界起一道德之观照。他主张“转识成智”为入世的智慧与道德实践。其唯识思想突破了传统佛学之谜思,为当时唯识学一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