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经济发展及全球安全——弥合裂缝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 Security-Bridging the Gaps

文章框架: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影响力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智库分析师和地缘政治专家们的评论;中国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的深化既没有强化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没有阻止地缘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的深化;中国与中亚和南亚在传统上的经济关系并不密切;能源是中国与某些邻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传统区域大国在对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存在担忧。

观点摘要:

1.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影响力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很大转变。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速一直保持着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近10%。随着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中国也开始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更直接且独特的作用。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流动的贡献者,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

2.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是否日益增强,其如何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或增加了其权力以及这是否会造成新的漏洞和形成相互依存关系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美国最著名的两个研究中国的学者分别给中国贴上“脆弱”和“不全面”的标签。与此同时,英国雄辩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对中国何时“统治世界”做出推测。这种包罗万象的标签可能不会让人满意。尤其是中国高调推行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了解中国外交政策中经济和政治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安全和发展问题的交叉点变得更加迫切。

3.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智库分析师和地缘政治专家们越来越多地用“地缘政治”这一术语来描述他们所认为的中国长期的现实主义偏好或国家经济关系和对外经济政策的重商主义风格。虽然明确地缘经济的具体定义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两位前美国国务院官员最近的一本书将“地缘经济”描述为:“以经济手段促进和捍卫国家利益,并产生有利的地缘政治结果。”

4.对于那些依赖这一概念讨论中国外交政策的人来说,他们的关注点通常是政府有意使用经济政策工具来实现更广泛的外交政策或地缘战略目标。印度国际事务专家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很好的描述,他指出:“中国重塑亚洲秩序的雄心不是秘密。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实现作为亚洲中心的战略目标。”

5.但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关于中国地缘经济的论断,就会发现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带来的矛盾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世界经济论坛最近的一系列关于地缘政治全球议程的年度报告突出了其中的一些矛盾。最近的一篇题为“中国特色地缘经济:中国经济如何重塑世界政治”的报告突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即中国的经济实力会转化为全球政治影响力。当然,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一带一路”倡议。

6.中国贸易、投资和金融联系的深化既没有强化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没有阻止地缘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的深化,而这一点在东南亚表现得最为明显。除柬埔寨外,中国不能依靠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来确保与它们之间友好、一致的关系。即使在引入“一带一路”倡议或亚投行之前,中国一直在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主义愿景。这种“命运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的相互依赖驱动的,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伴随着中国与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上的冲突以及安全局势的紧张。

7.中国与中亚和南亚在传统上的经济关系并不密切,近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它们对这些倡议所带来的地缘战略影响的关注。尽管遭到中国的驳斥,但仍有人怀疑“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的“马歇尔计划”,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贸易和投资计划为中国的领导打下基础。中国强调了该倡议对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好处,中国领导人和学者也强调了这些经济机会带来的正面溢出效应,包括更好地应对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面临的安全挑战。“一带一路”这一经济倡议和像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中国主导的安全组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目前或将来是一个问题。

8.能源关系是中国与某些邻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俄罗斯来说。新兴的、互补的石油和天然气关系是中国和俄罗斯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但在定价和融资上的分歧对两国构建新型中俄政治关系带来了挑战。

9.即使是像印度、俄罗斯这样的传统区域大国对新的贸易和投资机会表示欢迎,它们也还是警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在南亚和中亚的其他经济倡议会对其利益和势力范围造成影响。事实上,俄罗斯和中亚的一些人担心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宏伟的经济发展倡议缺乏安全机制的保障。与此同时,印度担忧中国在南亚推广包括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内的两用港口设施建设会给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更大的军事存在提供便利。此外,如果中国主导的新的或现有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桥梁、水坝、铁路和港口,被视作通过损害当地国家利益来让中国获益的话,那么这确实可能会引发当地的负面反应。中国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投资的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在邻国推进的单边和多边发展项目将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结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