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Countering China:India’s Uncertain Response
文章框架:印度的对华政策可以被更准确地描述为具有困惑和不确定性;美印军事合作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印度与美国的联盟可以增强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旨在制衡一个崛起的中国;印度犹豫的对华政策从其对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态度中可见一斑;莫迪政府承诺加深与中国的关系;印度对中国崛起的回应是混乱及矛盾的。
观点摘要:
1.中国的崛起,特别是其在印度洋地区日益增长的活动,促使印度决策者提出适当政策、措施来应对其北方邻国。然而,到目前为止,印度的对华政策可以被更准确地描述为具有困惑和不确定性。近年来有迹象表明,印度正在与美国加强联系,并逐渐放弃寻求战略自主权的传统。由于印度与中国的双边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性,其将继续对中国保持谨慎的态度。2016年6月,美国选定印度为其一个“重大国防伙伴”,希望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发挥关键作用。一位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曾表示,这一伙伴关系意味着印度将成为美国的正式条约盟友,除此之外,印度也将成为唯一一个获得近99%的最新美国国防技术的国家。
2.此外,美印军事合作呈日益增长的趋势。2016年8月,两国签署的物流和供应协议备忘录就是一种指示。印度现在也与美国举行了更多的联合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年度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2007年该军演的参与国扩大到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3.然而,这种发展表明,印度与中国相比相对较弱,这不是其明显转向美国的标志。虽然印度拥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来壮大海军,其中包括建设三艘共部署120~130架飞机的航母,但这些至少在2030年之前不会被落实。2030年前,印度与美国的联盟可以增强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美国国防部在2012年发布战略方针,其中包括制定“重返亚太政策”,这强调了其与印度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以支持其成为整个印度洋地区的经济领导者和安全提供者。”
4.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旨在制衡一个崛起的中国,印度正面临一个难题,因为其已被迫选边站队。通过与美国结盟,印度意识到中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5.印度犹豫的对华政策从其对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态度中可见一斑。尽管有些评论家试图认为印度反对这个项目,但是没有实际的证据支持这种观点。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口(Chah Bahar,距巴基斯坦瓜达尔港72公里)的项目,也许是唯一的直接回应并挑战中国的项目。然而,尽管印度可能不喜欢中巴经济走廊,但是如果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一个真正的解决陷入困境的巴基斯坦经济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那么中巴经济走廊将支持巴基斯坦与印度进行更广泛的接触。反过来,改善后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将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安全。
6.将这些发展视为一种零和游戏是错误的想法。尽管有时印度的一些极端爱国主义的小报会发表此类言论,但是印度许多有影响力的人提倡与中国深入接触。印度前石油部部长艾亚尔(Mani Shankar Aiyar)建议建设一条从伊朗到巴基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并使其扩展到印度,然后到达中国,从而进一步加深相互依赖的关系及避免竞争。印度前驻沙特阿拉伯、阿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使Talmiz Ahmed还说:“没有必要担心‘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都希望印度成为合作伙伴。”
7.的确,莫迪政府承诺加深与中国的关系。莫迪在2015年5月访华期间,与中国签署了价值22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这些协议表明双方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8.迄今为止,印度对中国崛起的回应是混乱及矛盾的。虽然印度与美国更紧密的合作被一些人视为印度选边站队的明确证据,但是这更像是美国在对印度示好。印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美国的安全架构来增强军事实力。目前,与中国竞争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尽管印度经济在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是印度还远未具有挑战中国的能力。两者之间的贸易额约为700亿美元,这或许进一步解释了印度对涉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和地区争端的温和反应。鉴于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与中国密切互动的历史,印度与中国进一步的接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