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Asian Views on America’s Role in Asia
文章框架:过去二十年南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南亚已成为区域和国际利益争夺者的战场;美国在亚太的举动;美国和中国都明白两国之间关系复杂;南亚政治上的断层和分歧越来越明显;中国加强了与南亚地区的商业联系。
观点摘要:
1.在过去二十年,南亚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但南亚各国未能通过发展强有力的商业关系而获得全部利益。南亚在30多年前就采取了迈向地区主义的具体步骤,创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该机构是通过增加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府间机构。然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仅是南亚较小国家间的倡议,从一开始就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怀疑。它在随后的几年里举行了几次会议,将成员的领导人聚集到一起,共同致力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但该地区的政治环境和特殊的地理状况阻碍了一体化进程,最终导致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各成员间的关系的弱化。今天,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南亚各国间的贸易还不及它们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总额的5%。对于南亚国家来说,到其他地区探索经济机会要比在它们本身所在地区更加容易和高效。
2.南亚的集体潜力尚未得到激发,南亚各国在政治上充满断层和分歧,南亚已成为区域和国际利益争夺者的战场。在缺乏一体化和集体政治愿景的情况下,该地区很可能被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影响力撕裂,南亚的未来取决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了在该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美国应该推动更深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鼓励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正常化,并帮助南亚国家应对突出的发展挑战。
3.亚太地区包含许多国家,但它似乎不足以容纳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大国间的竞争。2011年秋季,美国政府宣布了“亚洲再平衡战略”,随后决定在2020年之前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该地区。美国已经加快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外交行动,在任期将要结束之前,奥巴马总统访问了越南和日本,抹去了过去的痛苦回忆,翻开了新的篇章。
4.美国的这些做法都没有为中国所接受。中国认为美国的这些做法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介绍中国的安全理念时建议外部力量不要干涉本地区事务。他在2014年5月声称,亚洲的问题必须由亚洲人解决,这主要释放出中国不满美国干涉亚太事务的信号。
5.美国并没有减少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攻势。美国与亚洲盟国举行了几次海军军演,并一再强调美国航行自由和保卫商业航道的诉求。同时,中国将注意力转向面向西部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很小。“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亚洲、欧洲和非洲通过复杂的陆路连接起来并建造一个经济走廊,以联通西部内陆地区和印度洋的温暖水域。
6.虽然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的战略愿景及其是否会和平崛起进行了争论,但是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似乎是可预见的。下届美国政府可能不会继续实行奥巴马政府的“再平衡”战略,但对华关系仍会是美国政策的核心。如果美国变得更加好战,那么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7.幸运的是,美国和中国都明白两国之间关系复杂。中美双方都秉持着谨慎和务实的态度。保守推断,虽然中美两国会通过间接手段削弱对方,但双方会避免直接冲突。不幸的是,双方的这些动作可能会破坏区域政治的稳定。
8.对南亚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在南亚,政治上的断层和分歧越来越明显。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斯·雷德尔(Bruce Riedel)指出,南亚正在走向两极联盟体系,一极是美国和印度,另一极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中国正在巴基斯坦建设经济走廊,将位于中国内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阿拉伯海相连,使其成为能够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阻塞点。为了制衡,美国对印度也进行了大量投资。从巴基斯坦的角度来看,经济走廊和港口设施的建设值得欢迎,能够让巴基斯坦起起伏伏的经济重回轨道,但对于美国和印度来说,这是中国在印度洋建立永久军事存在企图的一部分。
9.中国通过吸引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加强了与南亚地区的商业联系,印度认识到它在印度洋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采取了强有力的海上政策,加强了与南部以及更广范围的太平洋地区岛国的关系。印度还在印度洋沿海地区建造海港,在别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它在非洲、东亚的战略优势。乍一看,这似乎是一种良性的外部竞争,但是,印度的行为让局势明显变得紧张起来。虽然印度和中国有着强大的商业联系,两国每年的贸易额超过700亿美元,但它们的地缘政治竞争对其经济合作造成了一些限制:虽然印度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第二大资金贡献国,仅次于中国,拥有银行8.5%的份额以及7.5%的投票权,但它至今没有接受中国发出的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