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的贸易政策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The Dramatic Economics of the U.S.Market for Higher Education

文章框架:中国贸易政策最近的事态发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一个涉及13个国家的区域协定;TPP之外的大型贸易协定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潜在影响。

观点摘要:

1.最近与中国贸易政策相关的事态发展包括对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可能性的讨论,中国与若干贸易伙伴进行大型贸易交易的探索,以及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制定。笔者的研究项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有关中国及其贸易伙伴的经济模型)来分析这种变化的潜在影响。这项工作借鉴了两个年轻中国学者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了广泛的中国经济议题。

2.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涉及13个国家的区域协定;中国不是其中的参与者。李春顶(Chunding Li)和笔者研究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潜在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和其他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家有较小的负面影响。

3.研究还发现,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区域自由贸易倡议下,世界各地的生产和福利总额将增加,并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将受益明显。较小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由于大量的TPP内部贸易,其增益比例甚至超过美国。这些结果似乎对于更改关键模型参数(如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说是相当稳健的。

4.研究用模型来模拟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影响,并发现这将有益于日本和其他所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家,但这一行动将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造成负面影响。对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影响的评估发现,中国和其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家都会增益,而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家则会受到伤害。在研究模型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影响不同于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全球自由贸易协定会使所有国家受益,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只使其成员受益。此外,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作用大大高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5.李春顶、Jing Wang和笔者探讨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之外的大型贸易协定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潜在影响。这些协定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可能的美国-中国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协定。研究还使用数值一般均衡模拟方法,介绍了两种重要的模型。首先,研究将贸易成本划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再利用引力模型方法计算各国之间的贸易成本。这能够探索自由贸易协定对关税和非关税削减的影响。其次,研究使用一个内生货币结构形成一个内生贸易不平衡模型,以捕捉中国贸易不平衡的重要现实情况。

6.模拟结果表明,基本上所有的大型交易会员国都会受益,基本上所有的非大型交易会员国都会有所损失。如果更多的非关税壁垒被消除,那么大型交易将对所有国家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这样一来,所有的大型交易将有利于中国的福利、贸易。

7.相比之下,从模拟来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加入TPP都会产生最高福利收益。下一个最高福利结果是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然后就是中美协定。对于美国来说,首先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会产生最高的福利收益,其次中美自由贸易协定会产生福利收益。对于欧盟来说,所有中国参与的大宗交易除了中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外都会产生负福利的收益。对于日本来说,首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会产生最高的福利收益;其次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会产生福利收益。对于韩国来说,首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会产生最高的福利收益,其次中国-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会产生福利收益。对于印度来说,首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会产生最高的福利收益,其次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协定会产生福利收益。

8.对中国来说,贸易谈判的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中国在这一方面比它的伙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得快。李春顶和笔者采用多国家、单周期数值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经济情况来查看贸易政策谈判(对关税和财政转移的谈判)解决方案的结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