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为加拿大-亚洲策略构建模块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Building Blocks for A Canada-Asia Strategy

文章框架:亚洲变化的驱动力,即政治和安全、经济因素、全球挑战、技术和创新、人口统计;亚洲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力量将对未来的国际体系、机构和规范产生重大影响;加拿大已经能够为其亚洲伙伴提供治理、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援助。

观点摘要:

1.亚洲变化的驱动力。在未来半个世纪内,亚洲地区将有相当大的变化,因为它在世界经济中拥有主导地位和影响力。这种由驱动力主导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五大类:政治和安全、经济因素、全球挑战、技术和创新以及人口统计。为亚洲制定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拿大政府的政策和做法需要将这些动态因素考虑在内。

2.驱动因素一:政治和安全。亚洲的复杂性不仅来自经济多样性,还包括政治多样性。该地区是各种政治制度(从多党制国家到一党制,从专制国家到新兴民主国家)的聚集地。治理能力和结构的范围及优势在整个地区也有着显著变化。这些因素将在未来十年内在决定特定国家的稳定和可预测的政治轨迹和政策方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领土、贸易路线、地区权力和资源的竞争也将在亚洲政治的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竞争将反映在国防开支上。到2020年,亚洲国防预计支出将占全球国防预计支出总额的一半。中国将成为这项支出的主导者,其未来五年的国防支出将翻一番。随着中国通过更强硬的外交政策谋求亚洲领导者的地位,其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将在该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军事力量将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新型关系将是特别重要的。2014年底,两国领导人在贸易和安全问题上取得的进展,显示出两国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并宣布美国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特别是在南亚和东南亚,虽然存在政治冲突,但海盗、恐怖主义和非法交易是更常见的安全挑战。2007~2014年,海盗活动共有1007起,大部分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马来西亚。在南亚,恐怖事件和叛乱继续在诸如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发生,但它们已经从2009年的29638起下降到2013年的6668起。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紧张局势似乎在去年有所缓和,特别是在两国达成外交谈判协议后,但冲突再度出现的风险仍然很高。

最后,数字时代呼吁亚洲为网络安全进行更多的投资。到2020年,35%的全球网络安全市场份额将由该地区占据,其消费额达220亿美元。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日本和韩国将为它们的网络安全系统拨更多款。参与网络安全程度最低的国家是老挝、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和阿富汗。尽管对网络安全进行了投资,但是网络威胁有可能继续破坏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所谓的国家支持网络间谍活动的可能性将导致冲突升级,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

3.驱动因素二:经济因素。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亚洲的经济发展由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主导,其GDP到2020年将占全球GDP的近45%。基于中国经济(例如,降低增长率,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不断增加的预算赤字)和未来挑战的分析(例如,人口老龄化,收入预期的增加,以及环境挑战)的最近迹象,现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上。虽然亚洲的经济实力可能会或多或少增长,但某些国家可能会遭遇挫折和经济动荡,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国家正朝着成为全球强国的方向发展,部分原因是十亿名新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出现,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新兴经济体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更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跟随着中国早期的发展路径,印度正在推动其出口增长,将自己定位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到2020年,预计其GDP达9.6兆美元,印度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目前是占亚洲经济主导地位的国家,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东盟将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主要角色。东盟经济共同体一体化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包含6亿消费者的单一市场,从而使东盟市场更加强大。到2030年,它预计将创造2800亿~615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在东盟,到2020年,菲律宾将超过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成为该地区第二大经济体,10年后,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

亚洲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转化为更高的收入增长并促使中产阶级壮大,使该地区成为一个“消费大国”。到2020年,亚洲有17亿人,预计54%的中产阶级每年将花费近150亿美元,这占世界消费总额的42%。2007~2025年,预计印度总消费将从3640亿加元增加到7280亿加元,到2030年,甚至可能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东盟2014~2025年的富裕人口数量将翻一番,达到1.25亿人。

如果亚洲国家成功扩大和巩固该地区的贸易关系,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很可能加剧。三个最值得注意的举措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如果RCEP进行投资,那么到2025年收入可以达到6440亿美元。然而,未来是不确定的,该谈判可能会拖延,这是由于在RCEP的成员之间已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成员在其他区域一体化议程中的参与程度不同。TPP开始于2015年10月,全球每年的收入可以提高至2950亿美元。“亚太自由贸易区”仍在谈判之中,但是,如果得到充分发挥的话,那么区域农业贸易额可能增加65%(2600亿美元),制成品贸易额约占总贸易额的85%(5.2兆美元)。

在过去的十年半时间里,亚洲不只向内发展。2000~2014年,拉丁美洲与亚洲的贸易所占百分比从8%增长到近25%,到2020年贸易额预计将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亚洲投资者,在未来10年里,中国计划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太平洋联盟成立于2012年,被认为是两个地区的经济门户,能够促进投资,贸易流动和价值链的整合。

4.驱动因素三:全球挑战。在亚洲,像在其他地方一样,一些全球性的问题需要被解决。气候变化处于全球威胁的首位。气候变化有可能彻底改变亚洲物种和生态系统,影响该地区的水和食物资源,威胁人类健康,并破坏该地区数百万人的生计和家园。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被整个地区强烈地感受到。例如,就水资源而言,已经有3.8亿人在该地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在中国,660个城市目前没有足够的水来满足其居民的需求。2020年,印度将被视为缺水国家。印度2030年水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将是巨大的(20%~80%)。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如土壤退化、森林砍伐以及跨界环境问题)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在未来几年里与水有关的灾难也会影响亚洲地区。2013年,该地区损失了515亿美元,并且超过17000人因水灾丧生。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该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不得不搬迁,这是由于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的增加,以及风暴加剧。随着菲律宾、巴基斯坦、缅甸、越南和孟加拉国被认为是最容易遭受水灾的地区,到2025年,4.1亿亚洲城市人口预计将面临海洋带来的风险。

面对供水挑战,粮食安全将被提上亚洲最高议程。虽然粮食不安全人口的数量预计在2020年将下降到3.2亿,2010年不足1.13亿,亚洲粮食安全将主要受到毁林和荒漠化的威胁。亚洲超过三分之一的耕地已经处于危险之中。更多亚洲国家将依赖粮食进口,以满足粮食需求。

亚洲国家越来越依赖于地区以外的能源供应国为其经济提供动力。到2035年,该地区将消耗超过一半的世界能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亚洲国家将继续使用煤炭,其在未来几年内将增长47%。即便如此,这也不能满足需求,因为随着能源需求总量和价格上涨,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将继续面临能源短缺。

一些重要的新进展可能会帮助亚洲解决能源赤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亚洲正在慢慢转向使用更环保的能源。作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者之一,预计2020年中国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数量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到2025年,印度尼西亚打算增加17%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到2020年,太阳能电池板行业产值也预计将增加378亿美元,这是由于印度、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的巨大需求。水电目前将为不丹、老挝、尼泊尔、中国、印度和泰国带来经济机会,而随着中国至2020年可能产生1200万吨的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也将越来越被认可。

最后,健康也将是该地区的主要挑战,主要体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造成的亚洲空气污染,以及森林火灾引起的霾、沙尘暴,每年会造成一百万人死亡。营养不良和受污染的水,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会影响儿童和成人的健康。亚洲大约有5.37亿人营养不良,仅南亚就有2.99亿人。

5.驱动因素四:技术和创新。亚洲是现代科技和创新的前沿,该地区的国家争相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2015年,彭博创新指数将亚洲九个国家(或经济体)排在世界最具创新性的国家(或经济体)的前50名,其中韩国第1,日本第2,新加坡第8,中国第22。

这种创新的增长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数字景象。印度和中国目前拥有的互联网用户数量领先,在全球分别拥有超过1亿和6亿用户。从最近电子商务销售热潮已经可以看出,互联网使用的增加将改变国内和传统市场经济,推动全球的和数字的经济发展。2013~2018年,亚洲的电子商务销售额预计将增加一倍,为8540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预计将在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方面花费5400亿美元。

在手机上进行的移动电子商务或者电子商务,也在该地区越来越受欢迎。到2020年,亚洲一半的人口将接入移动互联网。印度移动电子商务的参与者数量增长最快,到2021年,其市场额约为900亿美元。虽然东南亚目前没有像东亚一样高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但东南亚六大电子商务市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交易额预计将在2018年达到345亿美元。

6.驱动因素五:人口统计。亚洲地区的人口情况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面改观。这一变化将带来三种情况: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青年人口膨胀”。

城市化将导致亚洲所有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到2020年,亚洲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24.6亿人,是加拿大人口的70倍。最大规模的人口激增将发生在中小型城市,或所谓的“二线”和“三线”城市。虽然城市化将对亚洲整体造成影响,但个别国家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青年人口膨胀”或两者的混合。在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中,老年人口的数量最多,65岁以上的人口大幅增加。

一方面,2013~2020年,新加坡老年人的数量将增加41.3%,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香港(39.2%)、中国台湾(34.2%)、韩国(31.7%)及日本(20.25%)。各国政府为老年人的独特需求做准备,对国家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医疗技术研究的投资已经启动。到2020年,日本政府计划将其GDP几乎10%的份额分配给医疗系统,而韩国政府在国家养老金制度方面打算使储蓄超过9000亿美元。

另一方面,南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年轻人数量的“膨胀”。东南亚到2020年,30岁以下的人口占比将超过一半,这一地区的许多国家(包括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和缅甸)的劳动力的增长超过了10%。同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其中64%的人口处于工作年龄阶段。

中国、泰国和越南的情况特殊,它们的人口发展趋势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相一致,但仍有比较多的劳动力。这将得到改变,但是,到2050年预计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将同样面临日本现在正在经历的情况,其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为26%。

7.亚洲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力量将对未来的国际体系、机构和规范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认识到亚洲的重要性,它们致力于与亚洲新兴经济体保持紧密关系。

8.亚洲的未来将取决于区域政治和安全、经济因素、全球挑战、技术和创新、人口统计的发展。这五大类驱动因素将对加拿大,其与亚洲的关系以及其广泛的全球定位产生重要影响。

9.加拿大已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与东盟国家合作过,通过高级别会议和双边协议、对话,加拿大已经能够为其亚洲伙伴提供治理、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援助。除了双边关系外,加拿大还参与了区域安全论坛和对话,以发展区域防务与安全。加拿大对维和行动做出历史贡献,它在帮助国家预防冲突和灾害中发挥作用,这将促使加拿大成为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这些贡献进一步提高了加拿大在该地区的地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