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了解2030年的亚洲及其对加拿大交通运输政策的影响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Understanding Asia in 2030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anadian Transportation Policy

文章框架:亚洲各国政府都热衷于通过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增强区域一体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也可能会阻碍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增强最终会导致区域相互依存度的提高。

观点摘要:

1.除了多边基础设施融资举措之外,亚洲各国政府都热衷于通过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增强区域一体化。消除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将增加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使该地区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参与者。虽然亚洲许多国家在与关键性伙伴进行双边FTAs谈判时咄咄逼人,但这些国家都对协调现有双边协定以及实现更大规模贸易自由化的倡议表示支持。例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初是由太平洋四国——新西兰、智利、新加坡和文莱于2005年提出的。当前,这一主要由美国主导的协定包含了12个不同的国家,其GDP约占全球GDP的40%。与TPP协定对应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地理方面来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真正的亚洲区域协定。该协定包含东盟(ASEAN)十国以及六个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给30亿人带来影响,其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27%。虽然中国不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但它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两个协定都是为亚洲国家制定的,它们通过降低贸易、知识和人员流动的壁垒以及激励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如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成功,那么它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将刺激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由0.09%上升至2.11%。同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25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促使全球年收入达到2950亿美元。

2.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可能会阻碍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最初由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于200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在2006年美国决定支持这一倡议之前,亚太自由贸易区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一主要由中国推动的倡议目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专门机构正在对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规模和影响进行评估。亚太自由贸易区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两个多边自贸协定之间的关系现在还不清楚。分析人士提出了三种可能性:①亚太自由贸易区可能将这两个多边自贸协定合并,从而中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可执行性;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能会“演变”为亚太自由贸易区,将所有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纳入其中;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能够共存,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如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俄罗斯和泰国都热衷于亚太自由贸易区,它们不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在拉美地区,一体化现象同样存在。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和墨西哥已经决定将经济力量联合起来,通过太平洋联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入太平洋市场。太平洋联盟与该地区其他组织不同,它旨在融入亚太地区。作为一个统一的地区,太平洋联盟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和第七大出口地区。

3.据预测,区域一体化的增强最终会导致区域相互依存度的提高。许多亚洲经济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区域相互依赖将使亚洲不容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如宗像直子(Naoko Munakata)所说,“亚洲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低实际上加剧了由美国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波动”。随着企业现在有更大的动力去开展跨国经营来提升效益,供应链将持续受到区域一体化影响。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