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White Paper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2016—Japanese Trade Policy in the Opacity of the Global Economy
文章框架:新兴经济体状况;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服务贸易状况;进一步努力成为“旅游业导向国家”;处理跨边界数据传输;出口和区域经济;促进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观点摘要:
1.全球经济的前景似乎越来越难观察,因为英国决定离开欧盟,世界其他国家由于中国过剩的资本存量而面临压力,并对美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感到担忧。日本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境况。日本迫切需要通过贸易和投资在海外开拓新市场,并且通过提高生产力、创新力、潜在增长率以发掘国内尚未被开发的市场。
2.首先,本报告将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尽管中国和其他地方增加的投资在经济危机期间,甚至在发达经济体衰退时,维持着全球经济增长,但资本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过多债务,生产能力过剩也变得明显。其次,本报告将提及服务贸易的当前态势。日本的经常账户余额在2015年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126万亿日元)。虽然60%的收入源于商品出口,但经济增长现在由投资和服务出口带动。再次,本报告将讨论利用优势增强日本对服务贸易紧迫性的认识。服务贸易领域的入境旅游部分增长势头特别强劲,中小型企业出口市场扩张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政府政策将面临挑战。又次,本报告将从注重制造业出口的地方经济活力视角看待这些企业的表现,最后,本报告将强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其他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重要性以及日本贸易的理想政策是根据美国和欧洲最近的政治局势而制定的。
3.2008年秋季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催化剂。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增强了中国在生产领域的存在感。日本通过提供零部件和向中国提供许可证来有效增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在后金融危机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扩大投资和其他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是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减速时期也是如此。但这个过程使中国承受过多债务和生产能力过剩的双重负担,导致今天中国经济增长减速。
4.实际产量与其产能之间的差距在钢铁和化工行业显而易见。事实上,21世纪以来,反倾销税的数额和触发的保障措施都在增加,其主要针对钢铁产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15年,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现已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衡量中国过度生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市场经济地位将使反倾销调查更加困难。
5.随着服务业在工业活动中的作用因全球经济的增长而增强,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在上升。因为服务业的产值现在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70%,所以我们必须加深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了解。在G20成员国的专业服务产值占GDP的比例中,英国(3.1%)和法国(3.0%)等工业化经济体的占比很高,但印度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3%)水平也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印度信息技术部门外包托管业务的高水平。日本专业服务产值占GDP的比例低,为0.8%。然而,研究和发展服务正在快速增长,这显示出其未来增长的潜力。未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互联网上的数据交换和商业交易次数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准确和全面地服务贸易统计。
6.2015年大约有1974万人次到日本旅游,超过2014年的1341万人次,增长47.2%。这是自1964年达到最大增长率以来第三年打破纪录。外国游客在日本旅游时也花费很多,从2012年的1.85万亿日元增加到2015年的3.48万亿日元。然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有更多的外国游客,从游客那里赚更多的钱。外国游客人数预计将从2015年的11.8亿增加到2030年的18亿。日本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在日益增长的全球旅游市场中吸引更多游客,以促进日本的经济增长。
7.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日益渗透到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电子商务继续发展。2015年5月发布的电子商务市场调查预计,201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为280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4%。外国供应商在电子商务中占据主要地位。2015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关于制止进行跨国交易的跨国企业避税的全面规则的最后报告。报告的重点之一是数字社会中的国际交易。
8.随着日本因出生率下降而步入老龄化社会,日本国内市场也正在萎缩,其有必要通过中小型企业的出口寻求商机,这一点从振兴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也是重要的。日本中小型企业在渗透海外市场方面遇到瓶颈。遇到瓶颈是由于缺乏合适的展览空间和国际会议设施以及展览业的不成熟状态。德国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展会,包括中小型企业的展会,这为德国企业提供直接与国外客户谈判的机会。在日本,这样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的企业往往只能通过贸易公司和批发商开拓海外市场。但回答针对制造商的调查问卷的受访者表示,贸易公司和批发商收取高额的经纪佣金,难以就产量、价格和其他条件达成一致。
9.在北海道、甲信越地区以及其他地区有许多具有高出口潜力的非出口商,它们主要是小型和中型企业。[这里,“具有高出口潜力的非出口商”被定义为不出口产品的企业,其商业机构的生产率(每个雇员的增加值)高于出口商业机构。]我们有必要更仔细地研究这种“出口潜力”所反映的日本小型、中型企业的真实状况,其中包括以生产率为标准进行评判的适当性。也就是说,因为这些企业不能通过仅与传统大型国内公司的交易来生存,所以支持其在海外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应该是有效的。
10.还要注意,海外公司对日本公司的“外包”企业的兼并、收购正在增加。这表明,很多情况下,虽然技术能力不足,无法进入海外市场,但未能将管理转移到下一代,使小、中型企业正在被海外公司收购。
11.2015年10月基本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于2016年2月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正式签订,代表缔约方的12位部长签署了协定。12个国家将开始国内批准程序,目的是使TPP在两年内生效,这将创造一个覆盖占全球GDP 40%的巨大自由贸易区。
12.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有着悠久的贸易自由化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浪潮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进行的多边贸易自由化。第二次浪潮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少数国家之间通过自由贸易协定(FTAs)和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双边协定)的形式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关于TPP的最终协定可以被看作第二次浪潮的波峰。它的批准预计将影响由中国领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其将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倡议的主要推动力。
13.TPP将在亚太地区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和高度可预见的经济区。因此,其早日被批准对于打击反全球主义或保护主义将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正面临挑战,因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在2016年美国总统初选期间都对此表示了负面看法。英国决定离开欧盟也可能因为提出关于经济一体化价值的问题而给TPP带来重大损失。即便日本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其也应该考虑替代计划,以防早日批准变得困难。例如,日本应利用信息技术协定谈判成功结束的势头,就世贸组织“环境货物协定”和“服务贸易协定”的谈判尽早得出结论。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重新记住,如果没有外向型贸易政策,日本经济就不可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