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从新德里的视角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s Belt and Road:A View from Delhi

文章框架:中国应该做更多来与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进行合作;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印度支持改进整个亚洲的连通性;中亚连接对印度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问题。

观点摘要:

1.印度认为,中国应该做更多来与印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进行合作;它还应该直接对合作领域和需要资金的领域进行投资。印度显然有自己参与中国倡议的预期,而这个预期与中国目前提供的条件存在差异,这说明两国存在着潜在的误解。

2.在海事领域,两国都寻求在不同程度上对印度洋进行操纵,而该区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陆地上,两国尚未解决在印度北部边境的领土争端。此外,印度也在中巴经济走廊(CPEC)中备受关注,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切入点贯穿印巴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一位发言者称,“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正在加大对印巴在克什米尔争端的干涉……中国的巴基斯坦战略对印度来说必然会是一个问题”。中国意识到了这种困难,但认为它是唯一可以实现中巴经济走廊的方法,而中巴经济走廊的实现将最终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发展。印度担心,为了开发一个避免冒犯巴基斯坦的经济战略,中国将默默排斥与印度的全面合作。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克什米尔的路线是否被正式承认和参与,将最终确定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性质及能否解决世界上一个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

3.印度支持改进整个亚洲的连通性,并且是中国提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一个创始成员。然而,它仍然怀疑中国支持这个银行的动机。去年,印度外秘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将“一带一路”倡议描述为中国的“国家计划”。他称,如果中国想要使这个倡议实现“双赢”,那么它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讨论。在2015年3月瑞辛纳对话上,苏杰生称“连接应分散国家对抗,而不是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这暗示着其担心中国可能将推动更大的连通性以作为一种影响因素。

4.长期酝酿的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BCIM)经济走廊(早于“一带一路”倡议)——一个加强四个国家之间交通枢纽的项目——受到印度的积极对待,它是一个潜在的印度欢迎进行更详细探索的合作项目。

5.中亚连接对印度的挑战。印度有自己的国内和区域基础设施及运输连接计划。它于2012年推出了“连接中亚”政策以加强贸易和教育联系,并鼓励与中亚国家发起更多共同的商业和安全倡议。印度也是南北交通走廊的一部分,在这个走廊中,印度将重点放在其对外贸易政策方面。这个多式联运走廊将经广阔的中东连接欧洲圣彼得堡与印度港口城市孟买。从它的北端开始,陆路将圣彼得堡与伊朗的阿巴斯港和恰巴哈尔港联系在一起,中途经过阿塞拜疆。恰巴哈尔港被确认为伊朗和印度的主要战略投资项目;2016年2月,印度内阁批准了1.5亿美元以使伊朗缓解阿巴斯港的交通拥堵。这两个伊朗港口将提供一个与孟买的海上连接。目的是将更广阔的中亚,在可能的情况下,融入这个交通走廊。有鉴于此,陆路可能会被扩大到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6.“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已经有了具体的筹资机制,比如最近新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以及已有的融资工具,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国有银行。然而,印度提出的质疑是如何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对于项目的质量管理和维护,其也有所质疑。虽然中国过去在国内和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中国企业陷入困境的例子。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ovec)是主要的项目承包商,2012年负责建设华沙和柏林之间的A2高速公路。然而,在其无法完成该项目后,这个项目被放弃,据说是由于该公司缺乏管理和金融技能。其中很明显的一个问题是该公司未能理解在欧洲的公共工程中监管和进行记录的重要性。

7.中国传统上向中亚地区国家提供软贷款以用于发展基础设施,而这种软贷款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也引起了质疑。中国给中亚国家的许多贷款都不太可能被偿还,而这些投资所获取的回报也尚不清楚。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投资都一定基于商业逻辑。一位分析师称,中国官员私下承认,他们预期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将有80%的损失,在缅甸投资的预期损失为50%,而在中亚投资的预期损失为30%。在过去,存在的疑惑是这些钱的一部分是否以实际贷款的形式给予这些国家(如果是,那么实际上这也是作为一种援助——像中国在非洲类似的项目),或是否最终以债务的形式一笔勾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