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欧盟全球战略:超越有效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The EU Global Strategy:Going beyond Effective Multilateralism?

文章框架:欧盟需要考虑新旧机构之间的潜在协同效应;西方关注的重点则是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重塑地区和全球秩序;“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多边合作机制;欧盟将从加强自己的次区域对话以及与欧亚国家的对话中获益;中国不是旨在重塑全球治理的唯一国家;通过协调议程在各机构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欧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在最紧迫的时刻在多边议程上推迟问题;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达成的协议是达成全球协议的基石。

观点摘要:

1.没有把新机构看作“平行”的机构,这意味着它们不构成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对于不知何故被排除在外,欧盟需要考虑新旧机构之间的潜在协同效应。如果欧盟将新兴大国视为平等伙伴,那么也必须重视新成立的机构,重视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2.随着新兴大国经济实力欣欣向荣的发展,西方关注的重点则是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因此,事实上,一些欧盟成员已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显示出欧盟不但可以在未来发挥作用,而且也表明其所具有的一些功能是类似组织所欠缺的。

3.将这些机构视为对世界现状的挑战不利于促进多边主义的发展。因此,欧盟也可以是这方面的领先者。相对于其成员来说,只有通过这些新讨论,欧盟才可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4.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正在重塑地区和全球秩序。随着去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推出,中国建立新多边机构的自信心日益增加,中国很可能启动和巩固各种类型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对于欧盟来说,中国对其领土和邻近地区的挑战处于首位,在那里中国正在发展次区域合作机制。其挑战也较广泛,中国目前旨在引领全球治理转型,同时希望在一些欧盟成员的支持下这样做。在改变全球治理格局的背景下,七国集团可能越来越感到不安,这加剧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体制竞争。本报告主张制定一个共同的全球治理愿景和行动计划,这将使欧盟能够积极推进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

5.报告还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多边合作机制。全球治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范围。“一带一路”倡议的官方行动计划于2015年3月公布,明确要求建立“平衡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及“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新模式”。其全球治理范围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官方提出,其成为一个国内外各行业(商业、政府管理、智库等)以及各个领域(建筑、交通、能源、电信等)资深参与者汇聚的“平台”。出于逻辑和战略方面的考虑,中国可能不会将“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制度化,灵活性是该倡议的核心。但中国很可能在其周围创造更多的“卫星”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更多“卫星”的非正式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高级峰会和论坛,其往往与中国之前已推出的次区域论坛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需要承认,“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现在是新的及非正式制度网络的核心,中国目前在区域和全球层面建设该项目。即使这一举措在许多方面仍然含混不清,但中国仍将其视为聚集区域内关键参与者的机遇,从国际方面来说,该项目也促进了中国政府的关键举措与特权。

6.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将从加强次区域对话以及与亚洲国家的对话中获益,同时确保欧盟积极参与所有的论坛和多边合作框架,这些组织是中国在其领土或邻国推出的。

7.中国不是旨在重塑全球治理的唯一国家。然而,很少有国家能有与中国目前相当的效率水平。2003年欧盟安全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在有效的多边主义基础上建立国际秩序。自那以来,中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推动同一目标,包括法律上不具约束力的协定,以及对国家主权和经济增长的高度重视。中国全球治理的强化行动伴随着特定发展模式的升级而改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目前,中国显然正在推动当前由“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的重组。同时,中国还呼吁与欧盟进行更多的全球治理改革合作,希望获得成员对其新体制举措(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支持,同时还利用了欧盟和美国的方法和立场之间潜在的分歧。欧盟关于全球治理方面的战略思想应该考虑到多边主义的另一种观点,以及在中国和欧盟之间存在的发散的方法论和思想方法。

8.报告最后提到通过协调议程以在各机构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对于中国来说,新旧机构之间的联系自然是通过中国的国家优先议程建立起来的。中国不仅乐于接受各种机构议程之间的共同之处,而且还对其表示鼓励。特别是,由于中国把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置于经济发展战略(应对产能过剩,在国外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并支持国企在该领域的国际化)的核心位置,中国在外交方面正尽可能把基础设施建设提到许多多边机构和非正式场合的议事日程的首位。今天,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是金砖国家(BRICS)议程的核心,而且也是G20和所有“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峰会和论坛的核心。中国将在2016年举办G20峰会,并在2017年举行金砖国家峰会,并认为未来两年是引领全球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国际议程多样性(例如,不断专注于“互联互通”)的风险依然存在。

9.面对这种风险,欧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在最紧迫的时刻在多边议程上滞留或推迟问题(如移民、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的问题)。不仅应该在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这样做,而且也应在新成员之间进行协调行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以及加入这两个银行的欧盟成员也需要在发展标准方面,表现出高水平的协作。欧元区成员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组建一个联合选区是关键的第一步,这显示出,如果有必要的话(凭借它们有限的投票权),那么欧盟成员确实可以共同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欧盟成员对平行多边结构提供统一的回应可能会像金砖五国支持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那样的形式出现,该行于2017年7月起接纳新成员。欧洲各国也可以创造新的多边结构和机制(如每年举行一次的会议或高层论坛),它们致力于应对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具体挑战。这些举措可能特别集中在一些地区,那里的治理仍欠发达,如在空间和网络安全方面。

10.简言之,欧盟对多边事务的立场必须打破“二十世纪的思维模式”,即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达成的协议是达成全球协议的基石。现在很清楚,中国已经在次区域、区域和全球事务的管理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考虑到这种演变,欧盟需要澄清自己的全球治理愿景。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