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村落包括大量的历史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类型多样,各具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传统村落存在衰落、消失的现象。在羌族地区,由于地震灾害的叠加效应,部分羌族离开故土,移居到交通方便、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他们很快适应了新居地的生活,但传统村落萧条,削弱了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一定影响。通过对茂县雅都乡四瓦村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传统村落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文化性聚落,兼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特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彼此的和谐共居关系。如果没有人居生活,村落只是没有灵魂、徒有躯壳的建筑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无从谈起。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发展产业,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由此,才能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使村落重新焕发出活力,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