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简称“学人社”)筹组于2003年,正式成立于2006年,创会会长为已故房汉佳博士。其宗旨是促进砂拉越本土及相关地区的文化研究,收集并整理砂拉越本土之文化资料,加强与国内外其他文化研究机构及大专学院之联系,促进学术交流。
本会成立以来多次派员参加多届的“河洛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客家研究国际研讨会”“文化遗产讲座”并发表论文,同时参加砂拉越大学东亚研究院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等所召开的研究会,亦曾主办两次华人民俗讲座(2008年与2014年),并与古晋中华第一中学联办“石隆门华工历史古迹考察工作坊”。2011年,本会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及砂拉越留台同学会古晋分会联合举办了“地方历史研究与华人身份认同”学术研究会。本会也组团到斯里阿曼了解早期成邦江开埠历史,并到英吉利里考察十五分公司(金矿公司)的遗迹。
在本会成立学术出版组之前,会员多以个人名义出版著作,如房汉佳的《砂拉越拉让江流域发展史》、《砂拉越巴南河流域发展史》、《砂拉越华侨抗日机工——英雄的故事》(与林韶华合著)与《中国爱国学者田汝康教授》等,林韶华的《从兵营到师范学院》《猫儿在井中——日本占领砂拉越史》《世界著名摄影家黄杰夫》(与房汉佳合著)等,陈立桐(田思)的《田思散文小说选》、《心田思絮》与《雨林诗雨》等,以及江泽鼎(楚天)的《灵泉祭》。自本会学术出版组正式运作后,以本会名义出版的著作相继面世,林韶华会长2013年出版的《砂拉越华侨抗日机工——英雄的故事》(中英文增订版)和署理会长陈立桐(田思)2014年出版的《砂华文学的本土特质》,深受学术界重视。本会年轻学者也纷纷交出成绩,李海丰连续出版了两部有关儒学研究的著作《天地灵根》与《九曲朝东》,又以严谨的治学精神撰写了两部有关1857年石隆门华工起义首领刘善邦研究的专著《寻找刘善邦》和《信仰刘善邦》,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陈雁妮的硕士学位论文《砂拉越乡镇的文化环保经验——新尧湾场所精神与地方知识构成》,付梓后也备受好评。杨媝琍整理编撰了《地方史研究与华人身份认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另一位年轻会员柯佳育,2016年7月,受邀赴广西民族大学参加“婆罗洲华人研究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砂拉越州博冈西里遗址出土中国华南瓷器上的汉字——略谈两地宋元时期的直接交流》,展现了他对陶瓷器研究与考古学方面的心得。此外,蔡集淞也以蔡羽的笔名,长期为《星洲日报》撰写《古晋笔记》专栏,对地方掌故、民间传统、历史人物、社会递嬗、制度沿革等,诸多爬梳整理,将来结集成册,俨然大观可期。
本会于2015年成立老街导览团,由蔡集淞担任团长。短短一年内,就带领了几十批不同的老街游客,包括中小学的师生们。导览团也鼓励学生们在参与老街的导览活动后,以诗文形式写出他们的观感,配以自个儿拍摄的照片,这项创举也获得良好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蔡集淞与江泽鼎也于2016年7月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系列)栏目摄影组的访问,介绍古晋的地方掌故和历史古迹。这个栏目系列于2016年12月初在央视播出。
2014年,本会举办了“纪念砂拉越华侨机工赴华抗日75周年史料展览暨《英雄的故事》(新增版)推展礼”。该推展礼先后在古晋、诗巫、美里、民都鲁、新尧湾等城镇举行。过后,本会也把展览资料带到古晋中华第一中学作为期一个月的展出,方便学生们轮流参观,并参加由本会出题的“二战历史与砂拉越华侨抗日机工常识比赛”,学生们的反应令人鼓舞。
2015年7月26日,本会主办“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晚宴暨庆祝抗日机工英雄百岁寿宴”,席开七十桌,四位健在的砂拉越华侨机工——冯增标、李亚留、许海星与廖平(由其弟代表)偕同他们的家属出席,社团代表皆踊跃购买席券,共同观礼。事后各大语文报章都做了显著的报道。
由于南洋华侨机工赴华抗战是一项可歌可泣的历史大事件,受到举世的尊崇,本会也配合其他地区的相关纪念活动。林韶华会长曾于2013年与2014年9月率团和两位健在的砂拉越华侨机工赴云南,瞻仰昆明的华侨机工纪念碑,并参加“纪念华侨机工回国抗战75周年大会”。林韶华会长于2015年9月3日受中国政府邀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礼,并代表四位健在的砂拉越华侨机工领取他们的纪念勋章。2016年8月林韶华会长领队参与“重走滇缅公路”的壮举,并与云南、吉隆坡、槟城、新山、广州等地与机工研究有关的团体交流,商讨承办《赤子丰碑》大型舞台剧演出事宜。
在本会的尽力争取与热心人士的协助下,一座以表彰华侨抗日机工丰功伟绩的纪念碑终于在古晋祖师宫私人地段建立,2016年1月28日举行动土典礼,同年8月20日举行揭幕仪式。在这两项仪式中,许多机工后代与社团代表皆踊跃参与其盛,场面感人,一些友族同胞也出席观礼。
为了搜索19世纪砂拉越早期华工资料与二战前南洋抗日筹赈会资料,本会于2016年11月15日至28日期间,组团前往闽粤考察,先后拜访陆丰、罗庚山村、梅州、兴宁、凤岭、大埔、石扇堡、广州与厦门等地,并与嘉应学院客家文化研究院、厦门华侨博物馆、陈嘉庚纪念馆、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广东省南洋归侨联谊会等机构的负责人交流,收获甚丰。
图1 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文化导览团成员与该会会长林韶华博士(中)合影
(责任编辑:张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