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的高速发展,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立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原有的法律、法规加以修订,完善与网络传播相关的法律条款,使其更为符合当前网络活动的新需求。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司法实践的实际要求相比,我国针对新媒体传播的立法仍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律法规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言论自由及信息自由与隐私权、侵犯名誉、藐视法庭、保密、审查、广告、版权等问题之间的关系、界限不明确,且在违反这些界限时,应如何惩罚信息传播者、依据什么惩罚都是当前我国对新媒体传播与舆论审判问题规制的缺失的具体体现。
传播媒介,研究报告,媒体舆论,新媒体传播,法治秩序
余素青: 浙江龙游人,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8月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进修英语语言教学法;2009年在英国阿斯顿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心进修半年,师从国际法律语言学协会首届会长MalcomCoulthard教授;2009年7月进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5月出站。现兼任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为国际法律语言学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叙事学;现为校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方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3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校级科学研究项目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先后在《外国语》《外国语文》《修辞学习》《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