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共建共治共享: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视角
在线阅读 收藏

民族自治地方的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关系到民族自治地方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安定繁荣。但民族自治地方出于其民族成分多元、文化多样、传统各异、社会发展程度不一以及周边环境复杂等原因,治理难度加大。这就需要一种能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的机制,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以其“协商”和“民主”的先天优势,在民主价值、政权合法性、公共政策、公共治理以及公民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引入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政策形成和执行的分析中,探讨了其在民族地区的权力机关、社会组织、公司、公民和公民基层组织之中的应用,认为协商民主机制有利于形成共识性的公共政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民族地方社会治理的模式,即在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公司和公民4个主体在水平、垂直和互相交错3个维度上,及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上的合作,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参与的、各社会主体协同合作的民族地区社会的“共建、共治和共享”的治理格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