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投资规则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The Regulation of Energy Investment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文章框架:能源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中之重;只有当“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多边计划时,该倡议才能成功地发挥其经济潜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手段、国家和私人参与者以及不同的治理结构,为国家和国际法以及双边和多边协定带来了相当多的挑战;中国和其他合作伙伴做出巨大努力去理解投资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力之间的复杂联系;中国把自己的“一带一路”倡议当作促进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巨大契机,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为了邻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观点摘要:

1.能源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中之重。确保中国市场安全可靠的外部能源供应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中亚和俄罗斯在这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也必须找到一个应对这一动态发展的对策。然而,这些国家的能源投资环境是具有挑战性的。亚洲能源合作论坛(RECA)年会是欧亚国家讨论当前能源合作课题的重要平台。今年,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亚太区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区域项目(KAS RECAP)、香港中文大学(CUHK)和能源宪章组织(总部位于布鲁塞尔)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能源投资研讨会。欧洲、中亚和中国学术界与企业界领先的能源法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香港“一带一路”事务专员蔡莹璧女士在主旨发言中强调了香港作为欧亚法律与金融合作中心的重要性和变化。

2.已经清楚的是,只有当“一带一路”倡议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多边计划时,该倡议才能成功地发挥其经济潜力。中国必须投入更多资金去建立一个惠及“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的治理结构。在最好的情况下,战略发展为沿线各国提供了相互学习的重要机会。这也可能增强区域和全球的稳定,并有望克服19世纪中亚“伟大游戏”卷土重来的威胁。欧洲也应该寻求发挥作为规范性力量的更积极的作用。

3.“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手段、国家和私人参与者以及不同的治理结构,为国家和国际法以及双边和多边协定带来了相当多的挑战。其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远远超出纯粹的商业项目,这基本上是因为主要利益相关者都是国有企业或由政府大力支持的私营企业。加强跨国的法律保护可能会“减缓”一些潜在的冲突(例如,采取“获得和转移”资源、冲突仲裁的方法)。但是,能源投资的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任何法律制度规范的范围,因此必须创建进一步的政治协议和安全机制。

4.最近中国投资项目的案例体现出一种以项目为本的方法,如脱离国家能源或资源法规定,个别国家可能进行政治抵制,这使未来的项目无效,并成为安全威胁的根源。中国和其他合作伙伴做出巨大努力去理解投资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力之间的复杂联系。像能源宪章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应不断努力,以改善国际监管框架,构建主动解决冲突的平台。

5.中国把自己的“一带一路”倡议当作促进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巨大契机,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还为了邻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然而,基础设施投资并不一定能保证经济社会进步。中亚国家必须认真研究这个机会,以及与开采自然资源有关的国内和跨境冲突存在的潜在风险。俄罗斯和欧盟成员国等主要大国也必须仔细考虑自身利益,以避免增加地缘战略冲突。这些“考虑”对中国的东亚和东南亚邻国也适用,它们也面临着关于中国崛起的类似挑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