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性民间组织评估实施办法》发布以来,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已满10年,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有序性和覆盖率显著提升。尤其是2015年《民政部关于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印发后,评估工作采用了更为有效的政社合作评估方式,开启了评估工作的新时代。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引领有助于保证评估的权威性和有序性,公开招标遴选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及多领域评估专家的参与提升了评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评估结果与组织能力的关联度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评估工作的主要亮点为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日渐成熟、评估等级分布科学合理、差异化评估等级满足社会的选择需求等,但目前仍存在诸如参评社会组织的分布不均衡、评估结果与政府购买服务匹配度仍需提升等关键问题,需要不断总结评估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社会动员及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政社合作的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制度。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专门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民政部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培训教育基地主任,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上海长三角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北京仁泽公益基金会监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曾任教于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2018年中国公益人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中国社会组织研究》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组织》编委,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与社会企业、慈善事业与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