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报》是首次以“学报”为名的中文刊物,至今有百年历史,随清华的发展而有多次转折与演变。它始自1915年11月,清华学校周诒春校长为留美青年学生历练与实习而设的校内师生刊物,以英文与中文轮流出版,在五四运动次年停刊。1924年清华学校停办高等科,向大学转型过程中,由留美学成返国教师重新起始《清华学报》,借新式标点符号将中英文稿统整,朝学术研究期刊方向发展,仍设“撰著提要”,为具学术倾向学生提供撰述空间。1928年结束留美旧制清华学校,改名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学报》乃成研究学术期刊。1955年北京清华大学将复刊的学报改名《清华大学学报》,同年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复校,缺人文社会系所,翌年梅贻琦校长集海外与台湾学界泰斗校友成立编辑委员会与顾问编辑,以新1卷1期再度重新起始《清华学报》,成为国际性汉学研究期刊,开启一段新的历史。1983年8月1日台湾清华大学成立人文社会学院,编辑委员会开始逐渐由偏重海外转至新竹校内,进一步深化与发挥综合性汉学研究国际期刊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