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主持人语
在线阅读 收藏

对于敝刊而言,除了像年前举办的“华文学术期刊国际研讨会”这类大型特别会议外,每年有两次固定的学术活动,一是春季的编委会议,二是冬季的编辑会议。上述两会各具特色,前者与会学者相对固定,后者则各路诸侯汇聚;不变的是期刊人的那份学术追求与学者风采。家国情怀,学术担当,激扬文字,令人感慨。

2015年度的编辑会议如期在澳门举行。虽说12月的澳门已有几分料峭,但南国的冬日还是那样暖暖的,颇有几分惬意,几分陶醉。我们常说某某问题需要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编辑会议的高手过招、交流碰撞、相互启迪,何尝不是如此——出席本次编辑会议的既有学术名刊的当家人,也有二级文献和学术评价、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还有来自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有朋自远方来,旧雨新知,欢聚一堂,不亦乐乎。

编辑会议的主题当然是与目前学术期刊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热点问题有密切关系。看看奉献给读者诸君的这组笔谈,您或可领略个中风貌——自王文军的《从“检索评价”到“数据服务”》、王善超的《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到钱蓉的《学术共同体中的期刊与评价》,从陶一桃的《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到陈玉梅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的融合发展》、金福林的《学术期刊转型中的几个问题思考》,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与惊人之语,但问题意识突出,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给人以启示,颇值一读。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目前比较成熟的社科文献检索机构之一,通过科学地分析文献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情况,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发现社会科学文献之间的纵向继承与横向联系的轨迹,进而展现各学科研究的发展规模和趋势。在实现检索功能的同时,CSSCI在客观上也发挥了某种评价功能。但遗憾的是,人们却更多地将目光投放到评价这一附属功能上,过度关注CSSCI的评价功能,遮蔽了其原本的工具属性和检索分析功能,是一种本末倒置之举,因而广受学界之诟病。王文军在其笔谈中特别强调,需要正本清源,进行CSSCI的业务转型发展探索,重新回到CSSCI作为引文索引的本质,还原其作为检索工具和分析工具这两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这种改变是需要有勇气、底气、信心与毅力的,颇有壮士断腕之概,笔者对此深表赞0赏。

来自深圳大学的陶一桃教授,既是知名的经济学家,又是科研机构的组织者,对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自有其深度的认知。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不仅是思想的载体,传播知识与价值的平台,更应该是一个社会理性而冷静的头脑,体现客观、科学、公允的良心。陶氏认为,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刊物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她是思想者创造思想、展示思想、传播思想、探寻真理的学术平台。当我们的学者不再需要为了有尊严地生存而疲于奔命时,才有更大的可能为学术而学术地探索着;当我们的学者不再被利益驱使着而从事研究时,研究的成果才有可能会是科学、客观、公允的;当我们的学者的研究不再附炎媚俗而短视时,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才会从理想变为现实;当我们的学者可以自由地为真理而呐喊时,我们的社会才会拥有更多凛凛傲骨的学者。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就是以其自身独特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拥有这样的明天。

细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本专栏此前曾于2012年第3期、2014年第2期和2015年第2期就学术期刊发展刊发过三期的专题笔谈。敝刊还将持续对这一议题给予关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