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从“检索评价”到“数据服务”
在线阅读 收藏

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开展学术期刊研究与评价的高校之一,“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20世纪末,南大成功研发CSSCI数据库并投入使用,结束了国内没有类似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系统的历史,对国内学术期刊建设的规范化和期刊评价的科学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多年来,CSSCI一直密切追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步伐,全面、深入地理解、把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繁荣的独特规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更加适应我国学术研究以及期刊评价的新发展、新需要,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努力构建科学的标准、制度和体系,以建设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服务平台为目标努力开展工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CSSCI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研发出版了学术期刊、学术图书、智库成果等多个系列的学术数据库,积累了千万量级的文献数据资源,得到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广泛认可,这也为中心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服务平台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CSSCI始终初心不改,始终不曾懈怠,“终日干干,夕惕若厉”,努力“与时偕行”。

经过十多年的宣传推广,人们都已经认识到,引文索引反映了科学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和特点,建立引文索引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种工具来建立文献之间的联系,通过科学地分析文献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情况,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发现科学文献之间的纵向继承与横向联系的轨迹,通过把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寻找科学发现的源头,进而展现各学科研究的发展规模和趋势。在实现检索功能的同时,CSSCI在客观上也发挥了某种评价功能。不过,必须看到,这种评价功能是次生的、附属的。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却更多地将目光投放到评价这一附属功能上,以至于说到引文索引,谈到CSSCI,常常首先和评价联系在一起。过度关注CSSCI的评价功能,既遮蔽了其原本的工具属性和检索分析功能,也赋予CSSCI一种不能承受的“评价标准”之重。

当我们正本清源,重新回到CSSCI作为引文索引的本质,就会发现,它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即检索工具和分析工具。作为检索工具,CSSCI可以用于追踪学术演进的轨迹,探究、发掘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科学研究的规律。例如,有法学学者利用CSSCI对国内法学界引证习惯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学者学术研究的发展轨迹。作为分析工具,CSSCI可以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保障学术研究。例如,已有研究成果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中析出文献的引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选集》中每一选目的学术影响力,为有关部门今后的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和坚实的学术支撑。事实上,自CSSCI诞生以来,我国学者利用CSSCI数据库在学术研究、期刊评测、机构评估等领域已经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状况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对CSSCI数据的深入挖掘,充分发挥了学术数据的应用价值,虽然它们中间的一部分是以不公开的内部咨询报告的形式存在,但都已成为CSSCI今后顺利转型的重要基础。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CSSCI已经走出了靠期刊榜打天下的“原始积累”阶段,需要进入为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和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服务的新阶段。事实正是如此,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转型发展的探索,并已初见成效。目前,CSSCI数据库已逐渐成熟并获得较具规模的市场占有率和学术影响力,形成了以引文索引为核心的数据库产品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了学术期刊、学术集刊、学术图书以及海外华文期刊的引文索引数据库,也包括了期刊引证数据库、机构科研指标数据库等统计分析数据库和学科专题数据库,精选、海量的数据库集群和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CSSCI的业务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精选、可靠的数据来源。CSSCI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文献均来自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出版物,并且经过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严格筛选,从出版规范、学术规范、引文分析和传播效应等多个角度对其影响力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例如,CSSCI数据库2015年度入库的数据就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700余种学术期刊,3000余种学术专著,近150种学术集刊以及近30种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学术期刊,涵盖了中文学术研究成果的多种出版形态。

二是海量、丰富的数据积累。经过1998年至今的有效工作,CSSCI数据库已经积累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所有学科的近两千余万篇文献数据,既包括来源文献的题名、关键词、学科分类、资助情况、作者信息等,也包含了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链接了开放获取的全文资源。其中,新研发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除了收录图书的章节和引文信息外,还把已经入库的3000余册学术专著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将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

三是高效、可靠的质量控制。众所周知,数据质量是学术数据库的立身之本,也是数据库开展知识服务的有效保证。在多年数据采集加工实践中,CSSCI从数据的采集、汇总、输出到规范、维护、检索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程序和方法,形成一套独有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技术标准,有效地提升了入库数据质量和更新频率。例如,CSSCI建立的期刊字典、出版社字典、科研机构字典、学科字典、高被引作者库、高被引文献库等多个标准库有效地保证了入库数据的质量。

四是完善、多样的检索功能。CSSCI具有20多项可检索字段,准确地记录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积累、借鉴和继承、发展的关系,它可以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角度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研究发展的态势。同时CSSCI也是一种进行引文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学术出版物的引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为学术研究、评价评估、科研管理提供客观的、丰富的统计数据。

五是科学、规范的信息标注。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CSSCI根据现有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规范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数据采集和标注规则,通过对文献类型、文献数量、文献语种、出版信息等数据的规范标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数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客观状况,对主观判断形成了有效的补充。

此外,不断发展的文献计量研究理论和科学的统计方法以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CSSCI 数据的挖掘和深度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中国哲学强调“返本开新”。因为只有抓住自己的根本,固本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CSSCI必须抓住根本,即检索工具和分析工具,坚持与时俱进、服务学术,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投入到数据中心和学术平台建设上,同时采用更适当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其他功能。

第一,坚持以数据库建设为中心,在数据库研发和数据挖掘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把握研究方向,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升数据资源和数据服务的内涵,不断完善产品序列和提升服务能力。今后,CSSCI将主要以数据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基于自身强大的数据库,面向学术界、期刊界和出版界,以优质的学术数据服务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以创新和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动力,使CSSCI真正成为促进规范、提升质量、推动创新的有效工具,服务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这里CSSCI的关注重点是:其一,强化CSSCI的推优功能,通过收录获奖成果、“名栏”论文、高被引文献、优秀学位论文等形式扩大数据库的收录范围,进一步提升高水平、高影响力成果的传播效应。其二,精选数据来源,通过提高数据库的学科和地域的覆盖来全面反映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一方面通过学科分类的“细化”,增强数据来源的学科代表性,另一方面也重点关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小众”学科的文献收录,如采用扩展版收录的方式渐进地实现学科全覆盖。CSSCI不仅收录中国大陆的学术出版物,也将视野逐步扩展到港澳台和海外的优秀中文出版物,例如,根据目前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期刊的发展状况,CSSCI已经尝试对港澳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出版的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中文学术期刊进行了试验性收录,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其三,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充数据库的来源。例如,CSSCI在2015年发布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BKCI)”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是国内首个公开发布的有关学术图书的引文索引数据库,此外,CSSCI也密切关注中国的智库建设,将通过合作的方式研发智库成果数据库。其四,加快“CSSCI集成检索平台”的研发进度,平台建成后,CSSCI系列数据库将汇集在统一的检索平台,还将与海内外的同行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的合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建立一个基于引文分析的大数据环境,通过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为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支撑。

第二,通过建设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服务平台,为学术共同体的活动提供公共学术空间。例如,在CBKCI的研发过程中,国内千余位知名学者直接参与了各学科入库图书的遴选工作,这是学术共同体直接参与学术数据库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其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充分认识到,CSSCI是属于学术界的共同事业,只有学术共同体的广泛积极参与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学术评价才能具有真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CSSCI这一平台建立的公共学术空间,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学者参与其中,共同探索和发现学术研究的问题和规律,还可以共同对学术评价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而通过这一平台建立的表达和反馈的渠道,可以使学术民主得以充分发扬,在共同体内部形成加强学术规范建设的共识,也为学术规范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进而形成学术共同体共同认可的一般性规范的原则和标准,为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CSSCI的业务重心正在逐步实现向数据开发和知识服务的转移,但CSSCI服务中国学术的初衷不变,并将立足提高数据质量和提升服务内涵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不断提高服务学术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创新永在路上的CSSCI必将能以其十数年专业实践形成的数据积累和研究成果,为学术共同体的科学研究和评价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原刊2016年第2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