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主持人语
在线阅读 收藏

细想这多年来一直萦绕于心——剪不断、理还乱的“论文”情结,首先脑子一闪而过的古训格言就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与“文无定法”、“文有定法”。

先说说这“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吧。著书立说,历来就被视为不朽之功业,曹丕更谓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虽然现实生活中未必每位学者都将“文章”视为“经国大业”,也未必就是孔子所说的“一言兴邦”,但撰写学术论文,对于从事学术研究与高校教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诸如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学术交流、职称晋升,均少不了这个“学术论文”的门槛。杜甫在其《偶题》诗开篇即感叹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之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最为明白,何其不易也。杜氏之言切中肯綮,含蕴丰富,深具哲理。古往今来,但凡有责任感之学者、编者,都将此“千古事”视为人生之座右铭。

从这“寸心知”说开去,撰写学术论文确实是个不容易的“差事”,尤其对于初学者,常有“不得其门而入”之慨。有时提笔在手,半天都憋不出一句话来,那种感受,哪是一个“难”字所能表达的?为学为文,多少人视之为畏途。即便是其中之“高手”,也未必是信手拈来,下笔如神,都是经过数十年之历练,殊为不易。对于“学术论文”,须心存敬畏,甘于此道者宜诚心以待,反复锤炼,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字斟句酌。笔者从事编辑工作多年,长年目睹“论文”之粗制滥造者,虽不至陷入“深恶痛绝”之境地,但也甚感不雅、不快。当初策划“如何撰写学术论文”这一专题时,便颇有感触。

再说说这“文无定法”和“文有定法”。其实这两个词并非互相矛盾,而是体现了中国文法理论的辩证思维。后者强调的是文章的结构,诸如起承转合,具有一定的法度规范,无“法”无以成文;前者强调的是文章的模式,文法是“活”的,既要守法,更要不拘一格,有所创新,不能墨守成法,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孙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说的就是这种变化。也许有人会说,写文章似乎没有什么诀窍与秘密,其实也不尽然。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笔者从编辑的视角,建议初入门者先多从“文有定法”着眼,多点思考,还是有很多可供遵循之规矩。多点借鉴,少走弯路,才能水到渠成,豁然贯通。在这个意义上,从“文有定法”到“文无定法”正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读者、作者、编者共同成长的过程。网上有句话说,“这是一个需要好文章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缺乏好文章的时代”。愿诸君共同努力,为这个时代撰写我们的好文章。

正是有感于此,敝刊一直思考着要做一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专题策划。其实,这是一组有点“另类”的特约稿,已经在小编案头摆放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因纠结于多种考量而未能及时付梓。究其原因,一是选题有异于本栏过往风格,需要拿捏分寸;二是对多数读者而言,有否必要重提“学术论文”如何写作一类的话题;三是如是发表会否有“小题大做”之嫌?只是到了今年初,学界朋友聚会时,又热议此选题,且甚获好评,故又燃起编者与作者的冲动,终于修订后与诸君见面了,读者当可从中获取教益。如果一定要给这组文章主题起个共同名字的话,我想就用“一位编辑眼中的学术论文”吧——以他们多年从事编辑的视角,审视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也可谓别具慧眼、用心良苦了——毕竟他们是主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