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是圈中人士对《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副主编叶娟丽的昵称。追寻叶子的学术轨迹,令人颇为感慨,可谓一帆风顺——1993年投身武大学报,200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破格晋升编审,2006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并转聘为教授,2007年担任副主编,2008年当选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至今。
叶子的专业方向是政治学研究,成果颇丰,除出版多部专著、译著外,还发表了一批甚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作为教学研究、编辑出版双肩挑的年轻学者,如此成果,已属不易。叶子近期也加强了与期刊出版、学术评价相关的研究,先后有多篇佳作问世,其中近半是在敝刊发表的,这也是叶子与敝刊的缘分。所谓文如其人。叶子有关学术期刊的研究,多能独辟蹊径,视野开阔,文风犀利,时有高论。本期发表的《版权的变迁与重构——兼论中国学术期刊的OA出版》,即系叶子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通过梳理版权的历史变迁,分析版权与技术、制度与人权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付费阅读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事,学术期刊的OA出版必将成为时代的潮流。近年来,在推动学报数字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前沿,在研究会诸位师友倡导的高校学报网刊、域出版平台上,不时可见叶子忙碌的身影。2015年4月,由澳门理工学院与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联合主办、敝刊承办的“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举行,叶子临时受命,承担大会闭幕式上作会议综述之重任。在极短的时间内,叶子就与会的40多篇论文进行了精准的归纳评述,其学识与才情,其智慧与幽默,令人击节。
叶子在学界及期刊界人缘甚佳,有好事者为其描画了一幅图像——生肖属猴,聪慧活泼,精力充沛;双鱼星座,激情浪漫,富于理想;O型性格,坚定执着,任性好强。这已有点术士算命的味道——当戊申猴遇到了O型血与双鱼座,似乎勾勒了现实版中叶子的独特风格,颇具“拼命三娘”之遗风——也许纯属戏言,权当一笑。
话归本期笔谈主题。本刊2016年度“学术期刊发展座谈会”循例在澳门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兰州、广州等地的学术界、期刊界同行学者。与会嘉宾就当前学术期刊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学术期刊如何引导学术批评、学术期刊的改革路向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切磋,有关论述本刊将分期予以发表。本期刊发的笔谈,即系本次座谈会部分学者的发言要点。
李伯重教授指出,当前学术批评中存在种种问题,许多学术批评流于形式,质量堪忧。学术期刊在学术批评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肃的学术批评所体现出来的批判精神,是学术赖以发展的基石,没有批评就没有成熟,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魏明孔教授以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针对当前新业态下传统纸质学术刊物中的组稿、评审、编辑、评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编辑工作中的“五米”理论,认为不断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才是对学术期刊的最基本的要求。李常庆教授对中国学术期刊当前面临的数字化发展与网络传播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学术论文评审制度的完善,乃至中国学术期刊的经营规模与盈利模式等提出了颇具深度的见解,认为应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勇于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学术研究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姚晓南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区域体制改革,认为在考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学术期刊运行的底层设计时,可以探索以省级区域进行改革,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导引下,建立全省学术期刊联盟,进行集约化、专业化改革转型,实现媒体融合,具有现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