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英国社会出现的贫民窟旅游与一种社会性的贫困话语紧密相关,吊诡的贫民窟旅游将城市贫困具体化、视觉化,成为当时贫困话语所建构的贫民窟想象与旅游期待的典型形式。本文以景观化伦敦东区的贫民窟旅游为案例,凸显其去政治化的文化逻辑,分析贫穷、罪恶、暴力是如何作为一种贫民窟的自然属性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的。在这里,东区的贫困与不平等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沉重代价之间的关系被切断了。相应地,想象贫民窟的方式蕴含了世纪末英国对于文明的衰落与公共控制权的丧失的恐惧,以及资产阶级自身身份确认的困难。
文化研究,生态美学,生态批评,文化重塑
刘洁莹: 刘洁莹,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