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从广东人民出版社调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的王为理,在学术研究方向上也慢慢发生了转变。澎湃的改革开放实践,激发了他对深圳的多视角观察、思考和研究。渐渐的,他从纯粹的哲学思索开始走向城市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长期的哲学思维训练, 特别是受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和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王为理的文化研究包括对深圳文化的审视往往带有敏锐深刻的批判性。他认为:“深圳正在成为中国继上海和香港之后另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也是因为深圳处于一个异质文化的接触点、边缘地带或缓冲空间,而最具有创造性和最富活力的文化往往产生于此。”
科学工作者,访谈录,文化深圳,现实学问,物质文化遗产
张骁儒: 河北省唐山市人,研究生学历。1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院长。曾在西藏军区、河北省军区、河北省政协办公厅、深圳市政府驻成都办事处供职,曾任深圳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中共深圳市委副秘书长。2012年9月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院长。多年来致力于党史研究和方志研究,主编《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第一卷(1924~1950)》、《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第二卷(1949~1978)》,其中第一卷2010年3月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评为“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奖”著作类特别奖。近年来,主持多项省、市重大调研课题,主持编纂“深圳学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主编“深圳蓝皮书·经济”“深圳蓝皮书·社会”“深圳蓝皮书·法治”和《国际化城市与深圳方略》《以质取胜——全方位提升“深圳质量”研究》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