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教条主义、反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潮时,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于“实践”本身,还应该做具体的、深入的分析。
为什么历史上的窃国大盗有时能够得逞?为什么现实中的小偷可以屡战不败?为什么当权派严重失误的决策能轻易地做出?为什么有些人确实可以随心所欲?上述的四种结果都不代表真理的胜利,而且在历史学家看来还是终究要失败的,但是,这一曲折,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百年。若以人的生命和痛苦作为历史的代价,那么牺牲也就太多、太残酷了。所以,对“实践”必须进行具体分析。面对谁的实践、什么实践、几次实践等一系列问题,都既有立场,又有价值观念,还有随机性因素。
否则就无法解释人吃羊肉和狼吃羊肉,对于羊来讲,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立场问题);就无法解释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毕竟还是发动起来了(随机性问题)。
可以说,一时得逞并不能说明主导者手中有真理,一时失败也不能说明主导者的理论都是谬误。因为后者也许遭遇了专制者的强权或者遭遇了广大群众的一时反对。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在人类社会领域,个人作用(无论是好作用,还是坏作用)与规律强制的关系,恐怕是很难说得清楚的。
总之,个人的“经验”并不等于哲学上所说的“实践”,经验主义可怕,实用主义更可怕。一句话,社会实践绝不等于个人经验。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