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
在线阅读 收藏

洛阳是中国的著名古都,它与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城市并称为中国六大古都。如果再加上邺都,就是七大古都。在这些古都之中,洛阳的历史算是最悠久的一个。

历史文献和现代考古证明,夏文化就是从嵩山周围以至伊洛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嵩山周围是夏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老家。《逸周书·度邑解》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封禅书》也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对这些记载,以前人们还不敢确信无疑,所以洛阳通常被称为“九朝名都”,这是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唐(武后)、五代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但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人们开始发现,“九朝名都”的说法不够确切了。1949年以后,沿着伊洛河之滨,在东西大约30公里之内,先后找到了五座都城遗址,其中有中外瞩目的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偃师县城西尸乡沟商都“西亳”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和隋唐故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是东周时的都城;汉魏故城遗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的都城;隋唐故城遗址是隋(炀帝)、唐(武后)和五代后梁、后唐四朝的都城。这五座古都遗址中,夏都遗址和商都遗址都是新增加的。这样,洛阳就不是“九朝名都”,而是十一朝名都了。总计洛阳为都的时间在千年以上,这在六大古都或七大古都之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