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为志愿者是热情奉献、不图回报的活雷锋。但志愿者也不是钢铁侠,尤其在从事野外搜救、灾难救援、赛事服务等志愿活动时,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这表明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普遍性等特征。无论志愿者存在哪种风险,只要风险存在,就会限制志愿服务的推广,也会导致志愿者既流汗又流泪的现象。例如,某市一名搜救志愿者李某在一次进山搜救“驴友”时摔伤,医药费2万多元,而当他向搜救队申请工伤赔偿时,却遭到拒绝。类似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负伤甚至发生纠纷的案例在近几年屡屡出现,“不能让志愿者流汗再流泪”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就要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消除志愿者的顾虑,为志愿者提供应有的权益保障,使他们轻装上阵。《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既是我国过去志愿服务发展经验的升华,又为未来的志愿服务工作指引了方向。《条例》的发布和施行是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一件大事。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志愿服务保障情况的基础上,尝试总结《条例》的理论创新和重大贡献,以帮助志愿者更深入地理解《条例》的精髓。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