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四大梦想——基因带来的福祉
在线阅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叫“四大梦想”,这四大梦想都和基因相关。

这是一个从鱼到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一开始,鱼会慢慢地将鳍变成爬行所需的器官,试图将活动范围由水中转移到陆地上,此后就演化成了青蛙、蜥蜴,随后,一些演化成了鸟,一些变成了今天的兽,最终出现今天的人。生命的演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人类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直立行走。然而,因为今天有了电脑,所以大家又坐了回去。本质而言,我们在神态上已经越来越不像自己的祖先,人类也多了很多原本没有的疾病。

我们人类只是万千物种中非常渺小的一个。要知道,哺乳动物有4000~5000种,鸟类有一万多种。因此,人类并不特殊,和其他物种都是平等的。从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看出这一点:我们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大小相差无几。但是,人类非常有意思,总把好的个性、品质归为人性,把邪恶、引发犯罪的因素都归为兽性。然而,和人性相比,可能兽性更懂得维护自然,维系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很火的一部片子,叫《侏罗纪世界》。恐龙曾经统治地球1.5亿年,在此期间,地球被保护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有文化可考的人类,统治地球不过一万年,但这个星球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这点我们有目共睹。大约在这一万年里,尤其在最近100年间,由人类制造出来而历史上从不存在的化学废物就超过了2000万种。可想而知,人类这一物种对自然界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在进行任何生命研究时,我们都必须铭记人性的根本,特别要注意不能事事都秉持人类沙文主义,不能肆意屠戮其他物种。另外,基于某个因素,将这个物种的意义无限放大,也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时最需要考量的一件事情。如果自己孩子手上被切了一个口子,大家都会很心疼。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今天蒸了一锅的阳澄湖大闸蟹,大闸蟹的妈妈会怎么想?其实,在生物界中,怪兽或者天敌是相对的。对金丝雀而言,猫就是怪兽;而人对猫就会相对适应些。如果秉持这样的态度,我们在面对一草一木时,在看待、理解这个世界时,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事实上,基因就是由一大堆数字串组成的。不过,这个数字串不是计算机二进制代码0101,而是A、T、C、G四种最基本的碱基。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打个比方,一副扑克牌有54张,分为黑桃、红心、梅花、方片四种牌型。类似的,我们的基因有30亿张牌,都能归类到A、T、C、G这四种类型中。如果打牌时抓了一手好牌,比如6、7、8、9、10、J、Q、K一个顺子,一把就能打出去。然而,如果你手中的牌变成了6、7、7、9、10、J、Q、K,就变成了一手单牌。虽然只错一张,这副牌就打不出去了。

我们的基因也是一样。虽然只是某个基因、某个位点或某个碱基出错,但正是这个基因、位点或碱基上的问题,恰好就造成了一种遗传病,或者产生了一个肿瘤,人就可能会因此罹患一些对应的疾病。由于基因错配导致的问题就是这样出现的。

我们常把达尔文的学说称为“进化论”。事实上,对这个名词的翻译并不是特别准确。生命的车轮真的是一直向前行进的吗?如果从与环境协同的效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情况看,从恐龙时代到今天似乎是越来越差的。显然,物种的沿革并不是简单的进化或退化,而是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演化。

在中国,第一个翻译《物种起源》的译者是严复,他将书名定为《天演论》。这个“演”字,要比今天翻译的“进化”二字更为准确。有一些基因在历史上是有效的,但到了今天就失去了效用。我们没法判断这些基因的优劣,只能说某些基因更适应当前的环境。基因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和不同环境相互作用,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如果达尔文的“演化论”无误,那么让我们看一看这张图。首先看到的是一棵草。我们有2.2万个基因,每一个基因由一大堆的碱基组成。不过,其中17%的基因是和草共享的。苍蝇是一种昆虫,但我们和它们共享了39%的基因。另外,我们也养鱼,用鱼做菜下饭。然而,我们跟鱼共享63%的基因,跟老鼠共享80%的基因。如果到动物园看见猴子,千万别再喂过期食物了,我们有93%的基因是一样的。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我们跟猩猩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别?这是离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我们彼此之间就只有4%的基因差异。这就是猩猩跟我们高度相似的原因所在——彼此之间的分化时间就没多长。和50亿年的地球史、36亿年的生命进化史相比,人和黑猩猩间短短700万年的分化史,真就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已。

那么,再看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你与我、我与他之间,在基因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其实就只有千分之五。只不过,千分之五乘以30亿对碱基,差异的总量就变得很大了。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人只有一个种。有些人不禁要问:人怎么可能只有一个种?我们不是还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吗?其实,我们跟黑人一样可以结合,也就是常说的混血,依然能生出很好看的宝宝。同理,白人跟黑人也能生出肤色介于黑白之间的宝宝。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任何生殖隔离的,可以稳定地生育后代,而且这个稳定的后代兼具了双方的优势。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结合,往往能发挥所谓的基因远端杂交优势,将双方都有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去。所以,在生物学上,人就只有一个种。所谓人种的概念,更像是从种族主义衍生出来的。听完了今天的课,我们就明白了,人其实只是万千物种中的一种。然而,要命的是,我们的人数现在有70亿,这对于单个物种而言实在是太多了。

请大家记住,在DNA的碱基水平上,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只有千分之五。但是,请大家看一看,这千分之五会造成哪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这句话,通常我们一定是这么念的:A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也就是说,没了男人,女人就啥都不是。不过,也许正确的读法应该是:A woman,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说,没了女人,男人就啥也不是。只是一个标点符号不同,整个句子的句意就完全颠覆了。

生物学上研究的问题,都是像这样的一点点小差别。就因为出现了这一点点的小差别,牌面就从一条顺子变成了一堆单牌。而基因上的小小不同,就会造成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差异。

比如,你可以长成像姚明那样2.26米的大个子,也可以长成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矮的钱德拉,身高只有54.6厘米。他们两人之间,可能就只在几个特定基因的特定碱基上有差异。

有没有两个人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对异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长得很像,但是肤色明显不一样。如果这件事情出在中国,估计会闹得很大。好在今天有了亲子鉴定技术,我们能很方便地证明两个孩子来自同一对父母。在生物水平上,这个概率大约是三百二十万分之一。

我们有30亿个碱基,上帝有时候就会掷骰子做决定。所以,在生命科学的问题上,唯一的不例外就是例外。如果没有例外,我们就只有遗传没有变异,整个自然界乃至整个生物界就不会有演化的动力。

基因可以决定许许多多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数得出的表型。比如,有些人的拇指可以弯曲,有些人则弯曲不了。不能弯曲的拇指你也别掰,因为这是基因决定的,即使掰断了也弯曲不了。还有,舌头能不能卷,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是双眼皮。单双眼皮是可以遗传的,如果孩子生下来是双眼皮,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双眼皮。当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其实,性状遗传是很自然的事。

再举一个喝酒的例子。过去,大家比拼酒量高低时,总说一人一杯最公平。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要喝酒就得先测酒量。那么,酒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八成以上取决于两个基因。一个是乙醇脱氢酶,另一个则是乙醛脱氢酶。当乙醇脱去一个氢,就变成了乙醛,再脱去一个氢就变成了乙酸,就此“酒败成醋”。此后,乙酸再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就会变成水分,通过排尿的方式离开身体。如果这两种酶天生缺失,可能就会出问题。如此一来,身体内的乙醇可以转化为乙醛,但却无法转化为乙酸。累积的乙醛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就会造成毛细血管的扩张,人的脸就红了。还有一部分人比较受罪,第一步转化实现不了,第二步转化却发生得很快,于是越喝酒脸就越白。在华大,我们可以给这类型的人做一个基因检测,证明他不能喝酒。

基因检测证明和我们身份证的道理是一样的。它能告诉你,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些孩子自打出生以来,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如今我们明白,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一部分是肠道菌群的问题,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天生乳糖不耐受。大家要知道,牛奶是给小牛喝的,而不是给人喝的。只是因为人奶不足,所以才以牛奶代替。欧洲人比较适应牛奶,因为他们是最早摄入牛奶的一部分人,所以基因都跟着发生了变化,对牛奶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相比我们亚洲人,欧洲人的乳糖耐受程度要高很多。中国人喝牛奶也不过是近30年的事,所以才出现了所谓舒化奶。舒化奶中的成分不是乳糖,而是半乳糖,所以吸收起来相对容易些。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现象。北方人为什么能喝酒?因为喝酒更有利于保持自己的热量,在非常寒冷的地方,能喝酒就能活下来;不能喝酒,可能就会被冻死。当然,南方气候足够温暖,大家似乎用不着喝酒。所以,北方人比南方人的酒量好。

为什么地中海贫血这种基因缺陷病在两广地区高发?因为在1000多年前,这个地方疟疾肆虐。如果得了疟疾,可能几天之内就一命呜呼。相反,地中海贫血患者不那么容易患上疟疾,可以多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两害相权取其轻,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流传了下来。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和普通人不同,不是球形而是镰刀形,疟疾也就很难发作。然而今天,这个基因就成了大麻烦。

在石器时代,我们天天要跟野兽搏命,谁凝血快,谁就能活下来。如果两个人都被老虎咬了一口,其中一人得用一个小时才止住血,另一个人5分钟就止血完毕,谁活下来的概率更高?当然是后者。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跟老虎作战了,凝血快反而成了劣势,容易出现“三高”现象。

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观点:基因是在演化的,基因没有绝对的好坏,它的状态都跟当前的生活环境有关。所以,大家不要单纯地说某个基因是好或是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男性一次射精会排出几千万个精子。在产道里,这几千万个精子会展开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式竞赛,卵子每次只会供给一个。最先到达的精子,会将其上的顶体撞到卵细胞上,给后者传递一个化学信号。接到信号后,卵细胞会瞬间打开一个孔,然后很快将孔闭上,其间只能容纳一个精子经过。人类的繁衍就是这么精确。但是,正如我们所说,生命科学唯一的不例外就是例外。如果一不小心进去了两个精子,就会形成双胞胎,进去了三个就形成了三胞胎。在医学记载上,最多的一次进去了六个精子,形成了六胞胎。

精子除了将自身的30亿个遗传物质交付给卵子,和卵子的30亿个遗传物质结合成30亿对,它在生理学上对这个孩子的贡献就几乎没有了,剩下的事情都由卵子包办。受精卵要经历二分裂、四分裂、八细胞、囊胚等许多阶段,逐渐形成一个胚胎。随后,胚胎开始长大,到40周也就是280天左右,就离开母体,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人的诞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母亲为什么伟大?因为女性可以非常恒定地抚养后代,从而维系人类的稳定。男性终身都有生殖能力,而女性尤其是在50多岁时就会进入更年期,会出现闭经,进而失去生殖能力。然而,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长呢?大约是74岁。女性相对长一些,是76岁。如果50岁闭经,70岁去世,20年时间恰好能把又一代孩子抚养成人。自然界的安排就是这么巧妙,妈妈依然可以养大最后一批生下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对人种的延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在基因层面上,人类有30亿个碱基对。如果把这30亿个碱基像扑克牌一样整理成一摞一摞,就会缩成23对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其中,1到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在女性身上,这一对是XX,而在男性身上则是XY。1到22号染色体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如果X和Y这两种性染色体也参与排列,X在全部染色体大小中能排第八,而Y只有几个基因。而且,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间,Y的基因还在不断地丢失。所以,有人预测,也许男性终有一天会不复存在。

大家也不用觉得多么奇怪。现在,科学家将一个卵子的卵母细胞诱导成精母细胞,精母细胞又变成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再变成精子。随后,将精子和自己另一个卵子结合,再重新植入母老鼠的体内,就可以实现孤雌生殖。这么一来,老鼠妈妈就能靠一己之力,凭着自己的两个卵子生出老鼠宝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男性是否存在,也许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况且,人类也许本就没有性别。为什么我们觉得人一定要有性别?物种一定要有性别?事实上,大肠杆菌并没有性别。在大肠杆菌里有两根链,一根叫正义链,另一根叫反义链。虽然大肠杆菌没有性别,但正义链就是阳,反义链就是阴,阴阳还是存在的。所以,所谓性别未必要在染色体层面上体现。

再看看绿海龟类的例子,绿海龟的受精卵并没有性别之分,有性别决定基因,可以根据温度选择不同的基因变化。当外界温度高于32℃时,孵出的绿海龟幼龟全是雌性,而当温度低于27℃时,孵出的幼龟全是雄性。当温度介于这两者之间,比如29.5℃时,孵化出来的幼龟恰好雌雄各占一半。另外,黄鳝也是先雄后雌,随后终身保持雌性状态。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克隆再生的都是母恐龙。然而,因为恐龙群当中没有公的,母恐龙就自然变成了公恐龙。这就是基因的玄妙之处,我们本来是没有性别之分的。

金枪鱼鱼群中有一条雄鱼,往往非常漂亮,看起来色彩斑斓,负责领航。澳大利亚颁布了一条保护金枪鱼的法令,如果钓上来的恰好是雄鱼,就必须要放生,不然会影响金枪鱼鱼群的种群稳定性。然而,有些时候,雄鱼还是被好事之徒捞走了。几天之后,鱼群中有一只雌鱼就变成了雄鱼,重新引领这个鱼群,继续在海里遨游。这个物种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实相当强。

我在这里特别想讲一点,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1700万个新生儿,深圳每年会有20万个孩子降临人间。然而,我们的出生缺陷率大约是5.6%。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有100万个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如果这部分患者都能活到10岁,中国会出现一个达到千万个以上规模的遗传病或罕见病的群体。

我们可以看看地中海贫血。我很想向大家发出呼吁,希望大家能够一同关心这个可怜的群体,他们其实替我们承担了人类演化史中的小概率错误。95%的人都是健康的,而这5%的概率却被他们赶上了。5%的人应该得到另外95%的人的救助,这是一个应有的态度。所以,如果大家要做慈善,就去救助罕见病群体吧。没有什么比救助罕见病更有意义的慈善公益事业了,这个群体实在太可怜。

近代医学有三个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发现或发明。第一个是狂犬疫苗,巴斯德在1885年发明了狂犬疫苗,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疫苗。前段时间,疫苗闹出了很多纠纷,导致大家有些恐慌,甚至有些人提出不要打疫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迄今为止,能为公共健康保驾护航、为我们提供第一道最坚定的抗病毒屏障的就是疫苗,所以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孩子接种疫苗。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有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疫苗是所谓的不良接种,进而引发不良事件,即打了疫苗之后,孩子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整个群体依然会因为疫苗受益。

第二个是青霉素。1929年,弗莱明发现放线菌可以产生盘尼西林,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今天,青霉素在医院里已经找不到了,针管里的注射药物已经升级为头孢二代、头孢三代等,或者是其他的抗生素。但是,在1945年的时候,青霉素的价格比今天的靶向药还贵,价格基本上比黄金还要高。也正是因为有了抗生素,二战因为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尤其是士兵人数大幅度下降了。

第三个是DNA结构。在1953年的剑桥,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我们才得以洞窥人类遗传的天机,从此找到了珍贵的遗传密码。多亏了这三项重大发现或发明,人类健康在21世纪有了一个核心的守护神。

其实,不管是在怀孕前、产前还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的新生儿阶段,我们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确保孩子的健康。当然,做这个检测不是盲目的。现在大家也可能听过,有很多的公司声称能检测天赋基因,其实有点夸大其词。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就是让孩子检测一下,看他适合当贝多芬、罗纳尔多还是达·芬奇。其实,这都是无稽之谈,因为孩子的兴趣和所接受的教育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

但是,一些遗传病就能很清楚地检测出来。比方说,如果孩子在筛查时发现有一个耳聋缺陷基因,就不能打链霉素针,否则可能出现药物性致聋。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尽早对他进行干预,恨不得在他去医院的时候,就给他脑门上贴上“此娃终生不能打链霉素”的警示语。大家知道,《千手观音》是由21位聋哑人表演的舞蹈,非常精彩。其实,当中有18个人刚出生时并不聋,就是因为打了链霉素才出现了药物性致聋。如果像这样的情况能得到科普,我相信这个出生缺陷在中国就会大幅度减少。

只要抽妈妈一点血,就能检测出胎儿是否健康。我们做了100万例检测,进行了很多大数据方面的分析。今天,我不讲很多学术性比较强的东西,单说几个有趣的例子。比如,中国女性受孕高峰是在8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湖南的女性生双胞胎的概率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另外,我们理解生男生女就应该是一比一,但实际上大家不要忘了,男性的寿命比女性的寿命要略短,所以即使没有任何的干预,实际男性比女性的自然生产率还是会高那么一点点,大概是50.5∶49.5,来弥补年龄上损失的这部分差距。这其实是自然界随机调配出来的。

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样的技术,深圳的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在美国做这样一个检测要2000美元,在深圳只要100多美元。因为深圳市政府要求华大降价,政府也给一部分补贴,还有一部分可以报医保。所以,深圳市的很多孕产妇都因此而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有更好的政策来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地为百姓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我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与生俱来的基因健康,创造一个没有罕见病的未来。如果大家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基因观念,比如说关于地中海贫血,两广地区所有的孕妇以至所有的夫妻,在孕前甚至在婚前都检查一下,我们就有办法让后代远离这一疾病。所以,如果说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与生俱来的,我的第一个梦想是让与生俱来的基因健康起来。

大家除了出生缺陷,想必现在最害怕的就是肿瘤,如果出生的基因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肿瘤的基因我们管它叫与时俱变的。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世界癌症报告,全世界新增的癌症病例是1410万,我们预计到2025年达到1900万,而2035年会增长到2400万。按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一份2015年的肿瘤年报,2015年中国新增病例是429万,这里面应该还不包括很多在农村可能都从来不会去医院的人。换算成秒的话,差不多每7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确诊为肿瘤病,约占全世界新发癌症的1/4。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为什么现在肿瘤检测非常火?得了肿瘤应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首先,40岁以上的群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快速升高。我们最终能不能远离肿瘤?如果让我们所有人都不得肿瘤了,这是不可能的。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今天我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4岁,日本人跟我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平均寿命达到了84岁。人类从来没有这么长寿过,所以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得肿瘤。

今天的“三高”(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症)、老年痴呆、肿瘤等疾病多发,正是因为我们整个群体规模变大,寿命变长,还有环境污染也确实严重了。此外,检测手段也比以前强大很多了,以前很多人去世,可能不知道是因为肿瘤。所以人类如果不得肿瘤,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把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来管理,我认为这是大有希望的。

例如艾滋病,1980年才被发现,我们开始谈“艾”色变;2001~2003年,因为非法采供血、吸毒等闹得沸沸扬扬;最近大家好像不觉得艾滋病有多可怕了,为什么?因为得了艾滋病不死人啊。现在艾滋病人如果可以被很好地照顾,他们在感染之后有一个10年的窗口期,能够再健康地活10年、20年的大有人在。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跟肿瘤达成某种妥协,达到一个很好的带瘤生存的状态?我们在医学评价上经常说,这个人用了某种药,可以让他延长6个月的生命。我想请问,这6个月的生活质量怎么样?如果天天躺在ICU里面,今天放疗,明天化疗,挂满点滴,打着营养液,那可能还不如《非诚勿扰Ⅱ》里的香山,得了黑色素瘤,最后跳海算了。所以,面对生死大家还是应该坦然面对。

当然不是所有的肿瘤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对付,并且,科学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治疗肿瘤充满信心。首先,什么是肿瘤?归根结底所有肿瘤的共同特征是细胞生长的失控。细胞生长失控就是因为基因失控。有一部分基因我们称之为原癌基因,有一部分基因我们称之为抑癌基因,如果原癌基因不表达,抑癌基因很好地去表达,这个人就没事。原癌基因像油门,抑癌基因像刹车。如果有一天,油门踩到底,刹车坏了,就会得肿瘤。一个细胞变成一个癌细胞不要紧,就怕它越聚越多,然后通过血管,在人体内四处转移。比如,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远端转移。如果这个时候它逃过了你的免疫系统,你又没正确地用药,这个肿瘤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所以,肿瘤应该早防早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提到乳腺癌,不得不想到姚贝娜,是我们深圳的一个歌手,星途无限,得了乳腺癌去世了。不是所有的癌症大家都没有办法,在今天的美国,乳腺癌、前列腺癌,还有甲状腺癌五年的生存率都高达90%,甚至将滤泡甲状腺癌都剔除出癌症行列了,大家认为这已经不是一个癌症了。那么乳腺癌如果在早期被发现了,并且通过规范治疗,就不会是一个很悲惨的结果。

相反,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大家看过《古墓丽影》的话就应该熟悉她,她因为做了基因检查,发现乳腺癌Brac1/Brac2基因,有一个阳性的。安吉丽娜·朱莉的妈妈和阿姨都得过乳腺癌或卵巢癌,也就是说她如果不干预的话,会有87%的概率患乳腺癌,50%的概率患卵巢癌。所以她在2014年选择切除了双侧的乳腺,过了一年她又把卵巢切了,把输卵管也切了,她采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对抗自己的癌症。也因为《时代周刊》连续报道她的事迹,我相信在中国做乳腺癌筛查的女性也会越来越多。

对女性来讲,乳腺癌毕竟还是第一大杀手。在所有的肿瘤疾病里排名,乳腺癌也是排在前几位的。一般来说,女性要做好乳房自查。比如洗澡的时候,捏一捏有没有肿块,注意乳头和乳晕的颜色有没有改变等。我在这里劝各位女性,乳腺的基本功能是哺乳,它不是什么事业线,而是我们人类的生命线。也请各位女性,不要因为一时的爱美之心,而放弃母乳喂养,放弃生育,这可能都会影响很多激素的正常表达。如果过了40岁,有经济条件的也可以用一些影像学方法做乳腺检查,比如钼靶等,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帮大家及早发现一些乳腺疾病。

如果说,全世界有一种癌症能被大家齐心协力控制住,那就是宫颈癌。为什么?因为宫颈癌就是一种被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个发现在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长期地被HPV病毒感染,就不会得宫颈癌。所以,18到55岁的适龄女性,只要大概每三到五年做一些宫颈癌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我们就可以做到远离宫颈癌。

因为宫颈癌离世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说梅艳芳40岁时因为宫颈癌去世。宫颈癌一旦发作就不易治愈,因为它在腹腔里迅速扩散了,但是从被HPV病毒感染到变成宫颈癌,这个时间要长达15到30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断宫颈癌。那能不能打疫苗呢?原来默沙东和GSK都有宫颈癌疫苗,深圳最方便,到香港就能打。但是,它所预防的HPV的型别是16型和18型,这两个型别是白种人的特有流行型;在中国人中虽然也高发,但是中国人除了流行16型和18型,还流行52型、58型、35型等。所以中国人要去打疫苗的话,建议打今天默沙东的9价疫苗,它预防的型别更齐全。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10岁左右的少男少女,都已经被推荐去打HPV的疫苗。宫颈癌是最有可能被全世界第一种攻克的癌症,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演说,都向自己周围的适龄女性推荐做这个检查。

我们一直讲,从来就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肿瘤的成因要追溯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但是肿瘤都是突然被发现的,一旦发现,基本上就是中晚期,这个时候就很难治愈。如果肿瘤还在原位的时候,手术基本上就能有很好的效果;一旦发生了近端或远端转移,很多时候真的是神仙难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灵敏度、高深度的测序,使得早期筛查肿瘤成为可能。但这个技术的使用成本现在还比较贵,我们叫作液体活检。如果液体活检的成本降到几千块钱,我坚信它会在这些大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中快速普及起来。也就是说,以前我们验血,看的多是生化指标;以后我们检查是否会得肿瘤,更多会看基因指标。

那如果真正得了肿瘤怎么办?要辨证施治。其实从来就没有一种肿瘤叫肺癌,肺癌是因为一大堆小的癌症都长在了肺上,但它后面的驱动基因是不一样的。病理学是这么来分的,有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非小细胞鳞癌、非小细胞腺癌。但是如果从基因角度去看,它可能被分成几十个型别。所以,如果得了肿瘤,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得了什么样的肿瘤,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比如说肺癌同癌异治,这个很接近于《黄帝内经》的同症异治,都是肺癌,基因不一样,治疗方法就不一样。

有同癌异治自然就会有异癌同治。阿瓦斯汀是一种靶向药物,原本主要是治疗非小细胞癌当中的腺癌,它对VGF基因起作用。现在阿瓦斯汀也被用于因为VGF基因导致的肾癌、恶性胶质瘤和结直肠癌。

那么,如果真的有了肿瘤,非常精准地知道因为什么引起的就非常重要。有这样一个令我非常兴奋的消息,英国的一个孩子叫Layla,在3个月大的时候,她得了急性的白血病,化疗和骨髓移植都无效,医生给她下了死亡通知书。这个时候法国一家生物公司给这个小女孩做了细胞治疗,通过其自身的细胞,做出没有免疫排斥的超级“药物”进行精准治疗,最终这个孩子被治愈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存活一年多,这在医学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所以,大部分肿瘤只要发现得早,治疗方式得当,我们是可以带瘤生存的。

所以,我的第二个梦想是,让与时俱进的基因可控,创造一个远离肿瘤的世界。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最近大家特别关心,雾霾跟肺癌有没有关系。这一刻无法做出评价,是因为我们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验证。但是雾霾引起呼吸道病毒的增加,对肿瘤是个负面的因素,这是一定的。

还有很多人会问,抽烟到底是否会引发肺癌?我只能讲,从大数据来看,虽然抽烟是导致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很多不抽烟的人,也得肺癌,特别是女性。虽然我还无法确定抽烟就一定导致肺癌,但是有一点我能肯定的是,抽烟的人得了肺癌比较不好治。这是因为烟就是药,抽了30年的烟,就等于吃了30年的药,细胞被积累了很多突变,使得靶点不是特别的多。所以,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有节律地控烟,不要那么过分地去放纵自己,应该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

如果问大家钱和命哪个更重要?大家肯定说命重要。但是我们习惯性存钱,却很少有人存命。存命不是仅指生活习惯越来越好,而是在年轻的时候把更多生命的种子存起来,甚至把自己的粪便都存起来。人类是一种三维的生物,但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四维的空间里,还有一个时间轴,我们是调整不了的。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条蚯蚓在无穷大的桌面上爬,对它来讲,世界就是二维的。这个时候有人把这条蚯蚓拿起来,放到下面一层,对蚯蚓来说,就完成了一次空间的穿越。

我们人类没有办法穿越四维的空间,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让时光倒流,比如说现在很多女性都会选择去做一些恢复容颜的手术,这个话题在学术界最近特别热烈。美国正在做几个特别疯狂的实验,比如换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我们说干细胞有全能性。比如,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根本不需要种子,掰一条枝,往地上一栽就开始长,说明植物细胞有分化的全能性。蚯蚓一切两段,每一段又可以再长出来,变成两条蚯蚓。但是人失去一条胳膊就不能再长出一条来。大家能理解这些概念就会明白,到底什么是干细胞。在进化演化的过程中,越高等物种再生能力就越弱,因为细胞分化的全能性随着物种的复杂程度在降低。我们人类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如果大家都回到受精卵的状态,我们就具备了分化的全能性。

所以,推荐大家在年轻的时候把免疫细胞储存下来,虽然今天的免疫疗法还有非常长的路径要走,但是这个研究一定会很快地向前突破。我们如果把肿瘤理解成小偷和强盗,把免疫系统理解成警察的话,应该用年轻的警察去抓年轻的强盗,而不是用60岁的警察去抓20岁的强盗。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储存所有的免疫细胞,有一天它可能能够真正地拯救你。最好的储存成人免疫细胞的时期是在20到40岁,大家存得越多,价格会越便宜。最终一个人储存细胞的价钱,会从今天的几万元钱降到几百元钱,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去储存细胞,生命银行的概念也就会真正形成。

现在可以通过干细胞分化,使得原来得了糖尿病的老鼠恢复正常。很多人在老年以后,会有一些视网膜的黄斑退化,经过干细胞移植,视网膜当中的色素可以增加到正常水平。这个项目是在日本做的,日本从发现这个黄斑病变到最后治愈,只花了大概四年的时间,已经可以在临床中去应用。现在很多老年人视网膜黄斑变性,可以通过自体干细胞直接在视网膜上注射,从而重新恢复视力。视网膜甚至可以通过干细胞培育而成,人类也在积极地尝试通过3D打印和三维分化,做一些迷你的器官。今天已经可以大量地培养皮肤细胞、干细胞,甚至迷你的心脏和迷你的大脑。所以再生医学的发展,还是非常超乎我们想象的。自2000年以来,有大量的诺贝尔奖也都是集中在干细胞领域的。

最后一个梦想我们聊聊健康,中国人今天的平均寿命是74岁,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现在的生命科学让整个人类健康地活到100岁?要知道,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到7倍,如果人的生长期为20年,我们的极限应该是100到140岁。而我们欣喜地看见,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们人类整体的寿命的确在不断地增加,人的寿命一天可以延长5小时,中国人还有10年的平均寿命的提高空间,这些要通过疾病的治疗,更多通过我们健康的干预。我想教大家做一件事情,调节食谱,改善菌群,控制血糖,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病还是吃出来的。

首先我们都不孤单,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生态系统。一个100斤的人,肚子里有4斤的细菌,这4斤的细菌组合超过了1000种,但是分布不一样。测一点大便,就能给你分一个型,跟血型一样,我们称之为“肠型”。有干吃不胖的,也有喝凉水都长肉的,这是因为你肚子里的菌群不一样。

肠道菌群对我们的影响,并不逊于基因。一对双胞胎,因为肠道菌群的不同,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实验中的两只老鼠,原来一只瘦、一只胖,基因没有变,只对调了肠道中的菌群,胖瘦就开始逆转。为什么有些人怎么减肥都减不下去?为什么有些人吃啥都不胖?因为我们的吸收是不一样的,有一个吸收概率的问题。

这是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菌群检测还与妈妈的并不相像,等到12个月再检测就会发现,婴儿的肠道菌群就和乳母非常接近了。也就是说,妈妈通过12个月的喂食,将自己的肠道菌群定向培植到了孩子体内,这是一个口粪传播的过程。

为什么我会提倡顺产?为什么我会提倡母乳喂养?为什么我会提倡两岁以前病因不明,不用抗生素?原因很简单,要让孩子建立起一个足够强大的菌群。有的时候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有道理的。西方人什么都好,但他们的环境太干净了,所以得哮喘的概率比我们高很多,花粉过敏的概率比我们高很多。剖腹产太干净,只吃奶粉,就得不到母乳里面很多的乳糖,而这些乳糖是为了诱导肠道菌群而存在的,所以这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

美国斯坦福有一个银行叫粪便银行,只要你的大便是健康的,你就可以储存粪便,50美元一次。很多新生儿腹泻,用抗生素没法治,最后怎么办?把妈妈的菌群通过新生儿的肛门给进去,这叫作粪菌移植。甚至现在有很多剖腹产的婴儿,用妈妈胃肠道的菌群做肠道菌群浴。所以人类绝不是地球的主宰,地球的主宰是微生物。生一个孩子就连自己的菌群都移植进去了,这非常厉害。为什么有夫妻相,一个是因为微表情互相模仿,另一个是因为两人天天吃一样的东西,菌群都长得一样。

一个人在深圳吃海鲜长大,他的肠道菌群就会逐渐习惯于这些高嘌呤、高蛋白的物质。假如有一天,到了一个吃面食为主的地方,肚子里的细菌就不适应了——我们以前是以吃蛋白、嘌呤为主的,现在你给我吃淀粉,不愿意!有些肠道菌群无法得到相应的营养,就会释放内毒素,这些内毒素或其他化学物质,或者会造成肠壁局部的炎症,或者通过循环系统,作用到垂体和下丘脑,你可能就会有很想吃海鲜的感觉。所以,到底是你想吃海鲜还是你肚子里的细菌想吃呢?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大家就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说要吃素食,就是为了让你的菌群更健康,人类生出来不是为了吃肉的,我们吃肉就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应该定期去吃一些益生菌来维持自己的胃肠道正常蠕动。

所以,对人类来讲,爹妈给我们的不只是基因,还有菌群,还有家教,即我们所谓的文化。这三位一体合在一起不断传递,才构成了今天一个民族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基因、菌群、文化。

大家听精准医疗听了很多,精准医疗不只是测测基因,还有我们的蛋白质、代谢、微生物等。现在我们一辈子大大小小的体检大概有273次,数据加起来可能有65MB,而以后我们的基因组检测,哪怕只做一次也会让每个人的数据达到4TB。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是大数据,只是我们没有检测。

我们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建,是全世界第一个做完了多组学检测的“大白鼠”。他的理念就是: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细胞我储存,我的菌群我调整,我的肠道我掌控。他喝的酸奶是根据他的肠道菌群调的,还为他定制了各种各样的营养餐。当我拿到他最新一期报告,看完所有的指标,我跟他说如果没有任何问题的话你应该死不了,因为你的指征没有肿瘤的倾向,也没有心脑血管病的倾向,你唯一要做的是继续维持你的状态。只要你不太任性,别去做极限运动,别去冒险,你基本死不了。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汪老师给自己修了一个墓,1954年到2074年,共120年,也许这是唯一一个活人做这个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希望能“吃得对,保养好,活得长,死得快”。我们见过太多的人生不如死,非常痛苦。所以我们要追求的不是单纯的一个生理寿命的极限,而是健康有质量的生命。

最后一个话题,基因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比如,30年前中国只有1%的人有糖尿病;今天中国50岁以上的人,有一半都有糖尿病的前期。因为吃得太多,动得太少。现在不光人得糖尿病,峨眉山的猴子都超过80%得糖尿病,为什么?因为猴子在自然界中很难得到糖类,它会把人带去的含糖饮料都喝掉。提醒大家以后尽量不要顿顿喝大米粥了,大米粥太精致,吃大米和吃糖差不多,推荐大家吃小米,通过吃粗粮来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血糖,诱导正确的菌群。

还有现在广泛存在的干眼症、颈椎病,这个跟基因没有关系,就是大家看手机看的,恐怕有6.5亿人有这些症状。这是一种传染病,传播途径是“WiFi密码多少”,疫苗是停电。今天大家所谓的安全感,不是带了钥匙带了钱,而是手机满电有信号。所以,健康的本质其实是人性的管理,管住嘴,迈开腿,避免很多不恰当的嗜好,才能够让你活在一个健康的世界。

《黄帝内经》讲,上医治未病,未病的时候谁去看大夫?所以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医,我的健康我做主,而不是得了病才到医院,让医生做主。只有健康管理才是颠覆医疗。所以我的最后一个梦想就是,用人性去战胜懒熵,实现一个人人健康的大愿!

人类非常渺小,我们的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想要让人类与其他物种长期和平共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谢谢!

');" class="a2">收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叫“四大梦想”,这四大梦想都和基因相关。

这是一个从鱼到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一开始,鱼会慢慢地将鳍变成爬行所需的器官,试图将活动范围由水中转移到陆地上,此后就演化成了青蛙、蜥蜴,随后,一些演化成了鸟,一些变成了今天的兽,最终出现今天的人。生命的演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人类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直立行走。然而,因为今天有了电脑,所以大家又坐了回去。本质而言,我们在神态上已经越来越不像自己的祖先,人类也多了很多原本没有的疾病。

我们人类只是万千物种中非常渺小的一个。要知道,哺乳动物有4000~5000种,鸟类有一万多种。因此,人类并不特殊,和其他物种都是平等的。从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看出这一点:我们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大小相差无几。但是,人类非常有意思,总把好的个性、品质归为人性,把邪恶、引发犯罪的因素都归为兽性。然而,和人性相比,可能兽性更懂得维护自然,维系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很火的一部片子,叫《侏罗纪世界》。恐龙曾经统治地球1.5亿年,在此期间,地球被保护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有文化可考的人类,统治地球不过一万年,但这个星球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这点我们有目共睹。大约在这一万年里,尤其在最近100年间,由人类制造出来而历史上从不存在的化学废物就超过了2000万种。可想而知,人类这一物种对自然界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在进行任何生命研究时,我们都必须铭记人性的根本,特别要注意不能事事都秉持人类沙文主义,不能肆意屠戮其他物种。另外,基于某个因素,将这个物种的意义无限放大,也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时最需要考量的一件事情。如果自己孩子手上被切了一个口子,大家都会很心疼。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今天蒸了一锅的阳澄湖大闸蟹,大闸蟹的妈妈会怎么想?其实,在生物界中,怪兽或者天敌是相对的。对金丝雀而言,猫就是怪兽;而人对猫就会相对适应些。如果秉持这样的态度,我们在面对一草一木时,在看待、理解这个世界时,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事实上,基因就是由一大堆数字串组成的。不过,这个数字串不是计算机二进制代码0101,而是A、T、C、G四种最基本的碱基。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打个比方,一副扑克牌有54张,分为黑桃、红心、梅花、方片四种牌型。类似的,我们的基因有30亿张牌,都能归类到A、T、C、G这四种类型中。如果打牌时抓了一手好牌,比如6、7、8、9、10、J、Q、K一个顺子,一把就能打出去。然而,如果你手中的牌变成了6、7、7、9、10、J、Q、K,就变成了一手单牌。虽然只错一张,这副牌就打不出去了。

我们的基因也是一样。虽然只是某个基因、某个位点或某个碱基出错,但正是这个基因、位点或碱基上的问题,恰好就造成了一种遗传病,或者产生了一个肿瘤,人就可能会因此罹患一些对应的疾病。由于基因错配导致的问题就是这样出现的。

我们常把达尔文的学说称为“进化论”。事实上,对这个名词的翻译并不是特别准确。生命的车轮真的是一直向前行进的吗?如果从与环境协同的效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情况看,从恐龙时代到今天似乎是越来越差的。显然,物种的沿革并不是简单的进化或退化,而是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演化。

在中国,第一个翻译《物种起源》的译者是严复,他将书名定为《天演论》。这个“演”字,要比今天翻译的“进化”二字更为准确。有一些基因在历史上是有效的,但到了今天就失去了效用。我们没法判断这些基因的优劣,只能说某些基因更适应当前的环境。基因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和不同环境相互作用,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如果达尔文的“演化论”无误,那么让我们看一看这张图。首先看到的是一棵草。我们有2.2万个基因,每一个基因由一大堆的碱基组成。不过,其中17%的基因是和草共享的。苍蝇是一种昆虫,但我们和它们共享了39%的基因。另外,我们也养鱼,用鱼做菜下饭。然而,我们跟鱼共享63%的基因,跟老鼠共享80%的基因。如果到动物园看见猴子,千万别再喂过期食物了,我们有93%的基因是一样的。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我们跟猩猩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别?这是离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我们彼此之间就只有4%的基因差异。这就是猩猩跟我们高度相似的原因所在——彼此之间的分化时间就没多长。和50亿年的地球史、36亿年的生命进化史相比,人和黑猩猩间短短700万年的分化史,真就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已。

那么,再看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你与我、我与他之间,在基因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其实就只有千分之五。只不过,千分之五乘以30亿对碱基,差异的总量就变得很大了。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人只有一个种。有些人不禁要问:人怎么可能只有一个种?我们不是还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吗?其实,我们跟黑人一样可以结合,也就是常说的混血,依然能生出很好看的宝宝。同理,白人跟黑人也能生出肤色介于黑白之间的宝宝。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任何生殖隔离的,可以稳定地生育后代,而且这个稳定的后代兼具了双方的优势。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结合,往往能发挥所谓的基因远端杂交优势,将双方都有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去。所以,在生物学上,人就只有一个种。所谓人种的概念,更像是从种族主义衍生出来的。听完了今天的课,我们就明白了,人其实只是万千物种中的一种。然而,要命的是,我们的人数现在有70亿,这对于单个物种而言实在是太多了。

请大家记住,在DNA的碱基水平上,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只有千分之五。但是,请大家看一看,这千分之五会造成哪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这句话,通常我们一定是这么念的:A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也就是说,没了男人,女人就啥都不是。不过,也许正确的读法应该是:A woman,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说,没了女人,男人就啥也不是。只是一个标点符号不同,整个句子的句意就完全颠覆了。

生物学上研究的问题,都是像这样的一点点小差别。就因为出现了这一点点的小差别,牌面就从一条顺子变成了一堆单牌。而基因上的小小不同,就会造成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差异。

比如,你可以长成像姚明那样2.26米的大个子,也可以长成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矮的钱德拉,身高只有54.6厘米。他们两人之间,可能就只在几个特定基因的特定碱基上有差异。

有没有两个人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对异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长得很像,但是肤色明显不一样。如果这件事情出在中国,估计会闹得很大。好在今天有了亲子鉴定技术,我们能很方便地证明两个孩子来自同一对父母。在生物水平上,这个概率大约是三百二十万分之一。

我们有30亿个碱基,上帝有时候就会掷骰子做决定。所以,在生命科学的问题上,唯一的不例外就是例外。如果没有例外,我们就只有遗传没有变异,整个自然界乃至整个生物界就不会有演化的动力。

基因可以决定许许多多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数得出的表型。比如,有些人的拇指可以弯曲,有些人则弯曲不了。不能弯曲的拇指你也别掰,因为这是基因决定的,即使掰断了也弯曲不了。还有,舌头能不能卷,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些人是单眼皮,有些人是双眼皮。单双眼皮是可以遗传的,如果孩子生下来是双眼皮,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双眼皮。当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其实,性状遗传是很自然的事。

再举一个喝酒的例子。过去,大家比拼酒量高低时,总说一人一杯最公平。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要喝酒就得先测酒量。那么,酒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八成以上取决于两个基因。一个是乙醇脱氢酶,另一个则是乙醛脱氢酶。当乙醇脱去一个氢,就变成了乙醛,再脱去一个氢就变成了乙酸,就此“酒败成醋”。此后,乙酸再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就会变成水分,通过排尿的方式离开身体。如果这两种酶天生缺失,可能就会出问题。如此一来,身体内的乙醇可以转化为乙醛,但却无法转化为乙酸。累积的乙醛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就会造成毛细血管的扩张,人的脸就红了。还有一部分人比较受罪,第一步转化实现不了,第二步转化却发生得很快,于是越喝酒脸就越白。在华大,我们可以给这类型的人做一个基因检测,证明他不能喝酒。

基因检测证明和我们身份证的道理是一样的。它能告诉你,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些孩子自打出生以来,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如今我们明白,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一部分是肠道菌群的问题,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天生乳糖不耐受。大家要知道,牛奶是给小牛喝的,而不是给人喝的。只是因为人奶不足,所以才以牛奶代替。欧洲人比较适应牛奶,因为他们是最早摄入牛奶的一部分人,所以基因都跟着发生了变化,对牛奶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相比我们亚洲人,欧洲人的乳糖耐受程度要高很多。中国人喝牛奶也不过是近30年的事,所以才出现了所谓舒化奶。舒化奶中的成分不是乳糖,而是半乳糖,所以吸收起来相对容易些。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现象。北方人为什么能喝酒?因为喝酒更有利于保持自己的热量,在非常寒冷的地方,能喝酒就能活下来;不能喝酒,可能就会被冻死。当然,南方气候足够温暖,大家似乎用不着喝酒。所以,北方人比南方人的酒量好。

为什么地中海贫血这种基因缺陷病在两广地区高发?因为在1000多年前,这个地方疟疾肆虐。如果得了疟疾,可能几天之内就一命呜呼。相反,地中海贫血患者不那么容易患上疟疾,可以多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两害相权取其轻,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流传了下来。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和普通人不同,不是球形而是镰刀形,疟疾也就很难发作。然而今天,这个基因就成了大麻烦。

在石器时代,我们天天要跟野兽搏命,谁凝血快,谁就能活下来。如果两个人都被老虎咬了一口,其中一人得用一个小时才止住血,另一个人5分钟就止血完毕,谁活下来的概率更高?当然是后者。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跟老虎作战了,凝血快反而成了劣势,容易出现“三高”现象。

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观点:基因是在演化的,基因没有绝对的好坏,它的状态都跟当前的生活环境有关。所以,大家不要单纯地说某个基因是好或是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男性一次射精会排出几千万个精子。在产道里,这几千万个精子会展开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式竞赛,卵子每次只会供给一个。最先到达的精子,会将其上的顶体撞到卵细胞上,给后者传递一个化学信号。接到信号后,卵细胞会瞬间打开一个孔,然后很快将孔闭上,其间只能容纳一个精子经过。人类的繁衍就是这么精确。但是,正如我们所说,生命科学唯一的不例外就是例外。如果一不小心进去了两个精子,就会形成双胞胎,进去了三个就形成了三胞胎。在医学记载上,最多的一次进去了六个精子,形成了六胞胎。

精子除了将自身的30亿个遗传物质交付给卵子,和卵子的30亿个遗传物质结合成30亿对,它在生理学上对这个孩子的贡献就几乎没有了,剩下的事情都由卵子包办。受精卵要经历二分裂、四分裂、八细胞、囊胚等许多阶段,逐渐形成一个胚胎。随后,胚胎开始长大,到40周也就是280天左右,就离开母体,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人的诞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母亲为什么伟大?因为女性可以非常恒定地抚养后代,从而维系人类的稳定。男性终身都有生殖能力,而女性尤其是在50多岁时就会进入更年期,会出现闭经,进而失去生殖能力。然而,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长呢?大约是74岁。女性相对长一些,是76岁。如果50岁闭经,70岁去世,20年时间恰好能把又一代孩子抚养成人。自然界的安排就是这么巧妙,妈妈依然可以养大最后一批生下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对人种的延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在基因层面上,人类有30亿个碱基对。如果把这30亿个碱基像扑克牌一样整理成一摞一摞,就会缩成23对染色体,其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其中,1到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在女性身上,这一对是XX,而在男性身上则是XY。1到22号染色体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如果X和Y这两种性染色体也参与排列,X在全部染色体大小中能排第八,而Y只有几个基因。而且,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间,Y的基因还在不断地丢失。所以,有人预测,也许男性终有一天会不复存在。

大家也不用觉得多么奇怪。现在,科学家将一个卵子的卵母细胞诱导成精母细胞,精母细胞又变成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再变成精子。随后,将精子和自己另一个卵子结合,再重新植入母老鼠的体内,就可以实现孤雌生殖。这么一来,老鼠妈妈就能靠一己之力,凭着自己的两个卵子生出老鼠宝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男性是否存在,也许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况且,人类也许本就没有性别。为什么我们觉得人一定要有性别?物种一定要有性别?事实上,大肠杆菌并没有性别。在大肠杆菌里有两根链,一根叫正义链,另一根叫反义链。虽然大肠杆菌没有性别,但正义链就是阳,反义链就是阴,阴阳还是存在的。所以,所谓性别未必要在染色体层面上体现。

再看看绿海龟类的例子,绿海龟的受精卵并没有性别之分,有性别决定基因,可以根据温度选择不同的基因变化。当外界温度高于32℃时,孵出的绿海龟幼龟全是雌性,而当温度低于27℃时,孵出的幼龟全是雄性。当温度介于这两者之间,比如29.5℃时,孵化出来的幼龟恰好雌雄各占一半。另外,黄鳝也是先雄后雌,随后终身保持雌性状态。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克隆再生的都是母恐龙。然而,因为恐龙群当中没有公的,母恐龙就自然变成了公恐龙。这就是基因的玄妙之处,我们本来是没有性别之分的。

金枪鱼鱼群中有一条雄鱼,往往非常漂亮,看起来色彩斑斓,负责领航。澳大利亚颁布了一条保护金枪鱼的法令,如果钓上来的恰好是雄鱼,就必须要放生,不然会影响金枪鱼鱼群的种群稳定性。然而,有些时候,雄鱼还是被好事之徒捞走了。几天之后,鱼群中有一只雌鱼就变成了雄鱼,重新引领这个鱼群,继续在海里遨游。这个物种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实相当强。

我在这里特别想讲一点,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1700万个新生儿,深圳每年会有20万个孩子降临人间。然而,我们的出生缺陷率大约是5.6%。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有100万个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如果这部分患者都能活到10岁,中国会出现一个达到千万个以上规模的遗传病或罕见病的群体。

我们可以看看地中海贫血。我很想向大家发出呼吁,希望大家能够一同关心这个可怜的群体,他们其实替我们承担了人类演化史中的小概率错误。95%的人都是健康的,而这5%的概率却被他们赶上了。5%的人应该得到另外95%的人的救助,这是一个应有的态度。所以,如果大家要做慈善,就去救助罕见病群体吧。没有什么比救助罕见病更有意义的慈善公益事业了,这个群体实在太可怜。

近代医学有三个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发现或发明。第一个是狂犬疫苗,巴斯德在1885年发明了狂犬疫苗,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疫苗。前段时间,疫苗闹出了很多纠纷,导致大家有些恐慌,甚至有些人提出不要打疫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迄今为止,能为公共健康保驾护航、为我们提供第一道最坚定的抗病毒屏障的就是疫苗,所以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孩子接种疫苗。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有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疫苗是所谓的不良接种,进而引发不良事件,即打了疫苗之后,孩子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整个群体依然会因为疫苗受益。

第二个是青霉素。1929年,弗莱明发现放线菌可以产生盘尼西林,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今天,青霉素在医院里已经找不到了,针管里的注射药物已经升级为头孢二代、头孢三代等,或者是其他的抗生素。但是,在1945年的时候,青霉素的价格比今天的靶向药还贵,价格基本上比黄金还要高。也正是因为有了抗生素,二战因为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尤其是士兵人数大幅度下降了。

第三个是DNA结构。在1953年的剑桥,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我们才得以洞窥人类遗传的天机,从此找到了珍贵的遗传密码。多亏了这三项重大发现或发明,人类健康在21世纪有了一个核心的守护神。

其实,不管是在怀孕前、产前还是在孩子出生之后的新生儿阶段,我们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确保孩子的健康。当然,做这个检测不是盲目的。现在大家也可能听过,有很多的公司声称能检测天赋基因,其实有点夸大其词。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就是让孩子检测一下,看他适合当贝多芬、罗纳尔多还是达·芬奇。其实,这都是无稽之谈,因为孩子的兴趣和所接受的教育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

但是,一些遗传病就能很清楚地检测出来。比方说,如果孩子在筛查时发现有一个耳聋缺陷基因,就不能打链霉素针,否则可能出现药物性致聋。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尽早对他进行干预,恨不得在他去医院的时候,就给他脑门上贴上“此娃终生不能打链霉素”的警示语。大家知道,《千手观音》是由21位聋哑人表演的舞蹈,非常精彩。其实,当中有18个人刚出生时并不聋,就是因为打了链霉素才出现了药物性致聋。如果像这样的情况能得到科普,我相信这个出生缺陷在中国就会大幅度减少。

只要抽妈妈一点血,就能检测出胎儿是否健康。我们做了100万例检测,进行了很多大数据方面的分析。今天,我不讲很多学术性比较强的东西,单说几个有趣的例子。比如,中国女性受孕高峰是在8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湖南的女性生双胞胎的概率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另外,我们理解生男生女就应该是一比一,但实际上大家不要忘了,男性的寿命比女性的寿命要略短,所以即使没有任何的干预,实际男性比女性的自然生产率还是会高那么一点点,大概是50.5∶49.5,来弥补年龄上损失的这部分差距。这其实是自然界随机调配出来的。

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样的技术,深圳的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在美国做这样一个检测要2000美元,在深圳只要100多美元。因为深圳市政府要求华大降价,政府也给一部分补贴,还有一部分可以报医保。所以,深圳市的很多孕产妇都因此而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有更好的政策来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地为百姓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我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与生俱来的基因健康,创造一个没有罕见病的未来。如果大家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基因观念,比如说关于地中海贫血,两广地区所有的孕妇以至所有的夫妻,在孕前甚至在婚前都检查一下,我们就有办法让后代远离这一疾病。所以,如果说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与生俱来的,我的第一个梦想是让与生俱来的基因健康起来。

大家除了出生缺陷,想必现在最害怕的就是肿瘤,如果出生的基因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肿瘤的基因我们管它叫与时俱变的。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世界癌症报告,全世界新增的癌症病例是1410万,我们预计到2025年达到1900万,而2035年会增长到2400万。按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一份2015年的肿瘤年报,2015年中国新增病例是429万,这里面应该还不包括很多在农村可能都从来不会去医院的人。换算成秒的话,差不多每7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确诊为肿瘤病,约占全世界新发癌症的1/4。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为什么现在肿瘤检测非常火?得了肿瘤应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首先,40岁以上的群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快速升高。我们最终能不能远离肿瘤?如果让我们所有人都不得肿瘤了,这是不可能的。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今天我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4岁,日本人跟我们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平均寿命达到了84岁。人类从来没有这么长寿过,所以我们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得肿瘤。

今天的“三高”(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症)、老年痴呆、肿瘤等疾病多发,正是因为我们整个群体规模变大,寿命变长,还有环境污染也确实严重了。此外,检测手段也比以前强大很多了,以前很多人去世,可能不知道是因为肿瘤。所以人类如果不得肿瘤,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把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来管理,我认为这是大有希望的。

例如艾滋病,1980年才被发现,我们开始谈“艾”色变;2001~2003年,因为非法采供血、吸毒等闹得沸沸扬扬;最近大家好像不觉得艾滋病有多可怕了,为什么?因为得了艾滋病不死人啊。现在艾滋病人如果可以被很好地照顾,他们在感染之后有一个10年的窗口期,能够再健康地活10年、20年的大有人在。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跟肿瘤达成某种妥协,达到一个很好的带瘤生存的状态?我们在医学评价上经常说,这个人用了某种药,可以让他延长6个月的生命。我想请问,这6个月的生活质量怎么样?如果天天躺在ICU里面,今天放疗,明天化疗,挂满点滴,打着营养液,那可能还不如《非诚勿扰Ⅱ》里的香山,得了黑色素瘤,最后跳海算了。所以,面对生死大家还是应该坦然面对。

当然不是所有的肿瘤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对付,并且,科学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治疗肿瘤充满信心。首先,什么是肿瘤?归根结底所有肿瘤的共同特征是细胞生长的失控。细胞生长失控就是因为基因失控。有一部分基因我们称之为原癌基因,有一部分基因我们称之为抑癌基因,如果原癌基因不表达,抑癌基因很好地去表达,这个人就没事。原癌基因像油门,抑癌基因像刹车。如果有一天,油门踩到底,刹车坏了,就会得肿瘤。一个细胞变成一个癌细胞不要紧,就怕它越聚越多,然后通过血管,在人体内四处转移。比如,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远端转移。如果这个时候它逃过了你的免疫系统,你又没正确地用药,这个肿瘤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所以,肿瘤应该早防早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提到乳腺癌,不得不想到姚贝娜,是我们深圳的一个歌手,星途无限,得了乳腺癌去世了。不是所有的癌症大家都没有办法,在今天的美国,乳腺癌、前列腺癌,还有甲状腺癌五年的生存率都高达90%,甚至将滤泡甲状腺癌都剔除出癌症行列了,大家认为这已经不是一个癌症了。那么乳腺癌如果在早期被发现了,并且通过规范治疗,就不会是一个很悲惨的结果。

相反,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大家看过《古墓丽影》的话就应该熟悉她,她因为做了基因检查,发现乳腺癌Brac1/Brac2基因,有一个阳性的。安吉丽娜·朱莉的妈妈和阿姨都得过乳腺癌或卵巢癌,也就是说她如果不干预的话,会有87%的概率患乳腺癌,50%的概率患卵巢癌。所以她在2014年选择切除了双侧的乳腺,过了一年她又把卵巢切了,把输卵管也切了,她采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对抗自己的癌症。也因为《时代周刊》连续报道她的事迹,我相信在中国做乳腺癌筛查的女性也会越来越多。

对女性来讲,乳腺癌毕竟还是第一大杀手。在所有的肿瘤疾病里排名,乳腺癌也是排在前几位的。一般来说,女性要做好乳房自查。比如洗澡的时候,捏一捏有没有肿块,注意乳头和乳晕的颜色有没有改变等。我在这里劝各位女性,乳腺的基本功能是哺乳,它不是什么事业线,而是我们人类的生命线。也请各位女性,不要因为一时的爱美之心,而放弃母乳喂养,放弃生育,这可能都会影响很多激素的正常表达。如果过了40岁,有经济条件的也可以用一些影像学方法做乳腺检查,比如钼靶等,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帮大家及早发现一些乳腺疾病。

如果说,全世界有一种癌症能被大家齐心协力控制住,那就是宫颈癌。为什么?因为宫颈癌就是一种被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这个发现在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长期地被HPV病毒感染,就不会得宫颈癌。所以,18到55岁的适龄女性,只要大概每三到五年做一些宫颈癌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我们就可以做到远离宫颈癌。

因为宫颈癌离世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说梅艳芳40岁时因为宫颈癌去世。宫颈癌一旦发作就不易治愈,因为它在腹腔里迅速扩散了,但是从被HPV病毒感染到变成宫颈癌,这个时间要长达15到30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断宫颈癌。那能不能打疫苗呢?原来默沙东和GSK都有宫颈癌疫苗,深圳最方便,到香港就能打。但是,它所预防的HPV的型别是16型和18型,这两个型别是白种人的特有流行型;在中国人中虽然也高发,但是中国人除了流行16型和18型,还流行52型、58型、35型等。所以中国人要去打疫苗的话,建议打今天默沙东的9价疫苗,它预防的型别更齐全。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10岁左右的少男少女,都已经被推荐去打HPV的疫苗。宫颈癌是最有可能被全世界第一种攻克的癌症,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演说,都向自己周围的适龄女性推荐做这个检查。

我们一直讲,从来就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肿瘤的成因要追溯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但是肿瘤都是突然被发现的,一旦发现,基本上就是中晚期,这个时候就很难治愈。如果肿瘤还在原位的时候,手术基本上就能有很好的效果;一旦发生了近端或远端转移,很多时候真的是神仙难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灵敏度、高深度的测序,使得早期筛查肿瘤成为可能。但这个技术的使用成本现在还比较贵,我们叫作液体活检。如果液体活检的成本降到几千块钱,我坚信它会在这些大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中快速普及起来。也就是说,以前我们验血,看的多是生化指标;以后我们检查是否会得肿瘤,更多会看基因指标。

那如果真正得了肿瘤怎么办?要辨证施治。其实从来就没有一种肿瘤叫肺癌,肺癌是因为一大堆小的癌症都长在了肺上,但它后面的驱动基因是不一样的。病理学是这么来分的,有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非小细胞鳞癌、非小细胞腺癌。但是如果从基因角度去看,它可能被分成几十个型别。所以,如果得了肿瘤,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得了什么样的肿瘤,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比如说肺癌同癌异治,这个很接近于《黄帝内经》的同症异治,都是肺癌,基因不一样,治疗方法就不一样。

有同癌异治自然就会有异癌同治。阿瓦斯汀是一种靶向药物,原本主要是治疗非小细胞癌当中的腺癌,它对VGF基因起作用。现在阿瓦斯汀也被用于因为VGF基因导致的肾癌、恶性胶质瘤和结直肠癌。

那么,如果真的有了肿瘤,非常精准地知道因为什么引起的就非常重要。有这样一个令我非常兴奋的消息,英国的一个孩子叫Layla,在3个月大的时候,她得了急性的白血病,化疗和骨髓移植都无效,医生给她下了死亡通知书。这个时候法国一家生物公司给这个小女孩做了细胞治疗,通过其自身的细胞,做出没有免疫排斥的超级“药物”进行精准治疗,最终这个孩子被治愈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存活一年多,这在医学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所以,大部分肿瘤只要发现得早,治疗方式得当,我们是可以带瘤生存的。

所以,我的第二个梦想是,让与时俱进的基因可控,创造一个远离肿瘤的世界。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最近大家特别关心,雾霾跟肺癌有没有关系。这一刻无法做出评价,是因为我们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验证。但是雾霾引起呼吸道病毒的增加,对肿瘤是个负面的因素,这是一定的。

还有很多人会问,抽烟到底是否会引发肺癌?我只能讲,从大数据来看,虽然抽烟是导致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很多不抽烟的人,也得肺癌,特别是女性。虽然我还无法确定抽烟就一定导致肺癌,但是有一点我能肯定的是,抽烟的人得了肺癌比较不好治。这是因为烟就是药,抽了30年的烟,就等于吃了30年的药,细胞被积累了很多突变,使得靶点不是特别的多。所以,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有节律地控烟,不要那么过分地去放纵自己,应该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

如果问大家钱和命哪个更重要?大家肯定说命重要。但是我们习惯性存钱,却很少有人存命。存命不是仅指生活习惯越来越好,而是在年轻的时候把更多生命的种子存起来,甚至把自己的粪便都存起来。人类是一种三维的生物,但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四维的空间里,还有一个时间轴,我们是调整不了的。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条蚯蚓在无穷大的桌面上爬,对它来讲,世界就是二维的。这个时候有人把这条蚯蚓拿起来,放到下面一层,对蚯蚓来说,就完成了一次空间的穿越。

我们人类没有办法穿越四维的空间,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让时光倒流,比如说现在很多女性都会选择去做一些恢复容颜的手术,这个话题在学术界最近特别热烈。美国正在做几个特别疯狂的实验,比如换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我们说干细胞有全能性。比如,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根本不需要种子,掰一条枝,往地上一栽就开始长,说明植物细胞有分化的全能性。蚯蚓一切两段,每一段又可以再长出来,变成两条蚯蚓。但是人失去一条胳膊就不能再长出一条来。大家能理解这些概念就会明白,到底什么是干细胞。在进化演化的过程中,越高等物种再生能力就越弱,因为细胞分化的全能性随着物种的复杂程度在降低。我们人类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如果大家都回到受精卵的状态,我们就具备了分化的全能性。

所以,推荐大家在年轻的时候把免疫细胞储存下来,虽然今天的免疫疗法还有非常长的路径要走,但是这个研究一定会很快地向前突破。我们如果把肿瘤理解成小偷和强盗,把免疫系统理解成警察的话,应该用年轻的警察去抓年轻的强盗,而不是用60岁的警察去抓20岁的强盗。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储存所有的免疫细胞,有一天它可能能够真正地拯救你。最好的储存成人免疫细胞的时期是在20到40岁,大家存得越多,价格会越便宜。最终一个人储存细胞的价钱,会从今天的几万元钱降到几百元钱,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去储存细胞,生命银行的概念也就会真正形成。

现在可以通过干细胞分化,使得原来得了糖尿病的老鼠恢复正常。很多人在老年以后,会有一些视网膜的黄斑退化,经过干细胞移植,视网膜当中的色素可以增加到正常水平。这个项目是在日本做的,日本从发现这个黄斑病变到最后治愈,只花了大概四年的时间,已经可以在临床中去应用。现在很多老年人视网膜黄斑变性,可以通过自体干细胞直接在视网膜上注射,从而重新恢复视力。视网膜甚至可以通过干细胞培育而成,人类也在积极地尝试通过3D打印和三维分化,做一些迷你的器官。今天已经可以大量地培养皮肤细胞、干细胞,甚至迷你的心脏和迷你的大脑。所以再生医学的发展,还是非常超乎我们想象的。自2000年以来,有大量的诺贝尔奖也都是集中在干细胞领域的。

最后一个梦想我们聊聊健康,中国人今天的平均寿命是74岁,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现在的生命科学让整个人类健康地活到100岁?要知道,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到7倍,如果人的生长期为20年,我们的极限应该是100到140岁。而我们欣喜地看见,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们人类整体的寿命的确在不断地增加,人的寿命一天可以延长5小时,中国人还有10年的平均寿命的提高空间,这些要通过疾病的治疗,更多通过我们健康的干预。我想教大家做一件事情,调节食谱,改善菌群,控制血糖,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病还是吃出来的。

首先我们都不孤单,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生态系统。一个100斤的人,肚子里有4斤的细菌,这4斤的细菌组合超过了1000种,但是分布不一样。测一点大便,就能给你分一个型,跟血型一样,我们称之为“肠型”。有干吃不胖的,也有喝凉水都长肉的,这是因为你肚子里的菌群不一样。

肠道菌群对我们的影响,并不逊于基因。一对双胞胎,因为肠道菌群的不同,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实验中的两只老鼠,原来一只瘦、一只胖,基因没有变,只对调了肠道中的菌群,胖瘦就开始逆转。为什么有些人怎么减肥都减不下去?为什么有些人吃啥都不胖?因为我们的吸收是不一样的,有一个吸收概率的问题。

这是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菌群检测还与妈妈的并不相像,等到12个月再检测就会发现,婴儿的肠道菌群就和乳母非常接近了。也就是说,妈妈通过12个月的喂食,将自己的肠道菌群定向培植到了孩子体内,这是一个口粪传播的过程。

为什么我会提倡顺产?为什么我会提倡母乳喂养?为什么我会提倡两岁以前病因不明,不用抗生素?原因很简单,要让孩子建立起一个足够强大的菌群。有的时候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有道理的。西方人什么都好,但他们的环境太干净了,所以得哮喘的概率比我们高很多,花粉过敏的概率比我们高很多。剖腹产太干净,只吃奶粉,就得不到母乳里面很多的乳糖,而这些乳糖是为了诱导肠道菌群而存在的,所以这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

美国斯坦福有一个银行叫粪便银行,只要你的大便是健康的,你就可以储存粪便,50美元一次。很多新生儿腹泻,用抗生素没法治,最后怎么办?把妈妈的菌群通过新生儿的肛门给进去,这叫作粪菌移植。甚至现在有很多剖腹产的婴儿,用妈妈胃肠道的菌群做肠道菌群浴。所以人类绝不是地球的主宰,地球的主宰是微生物。生一个孩子就连自己的菌群都移植进去了,这非常厉害。为什么有夫妻相,一个是因为微表情互相模仿,另一个是因为两人天天吃一样的东西,菌群都长得一样。

一个人在深圳吃海鲜长大,他的肠道菌群就会逐渐习惯于这些高嘌呤、高蛋白的物质。假如有一天,到了一个吃面食为主的地方,肚子里的细菌就不适应了——我们以前是以吃蛋白、嘌呤为主的,现在你给我吃淀粉,不愿意!有些肠道菌群无法得到相应的营养,就会释放内毒素,这些内毒素或其他化学物质,或者会造成肠壁局部的炎症,或者通过循环系统,作用到垂体和下丘脑,你可能就会有很想吃海鲜的感觉。所以,到底是你想吃海鲜还是你肚子里的细菌想吃呢?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大家就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说要吃素食,就是为了让你的菌群更健康,人类生出来不是为了吃肉的,我们吃肉就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应该定期去吃一些益生菌来维持自己的胃肠道正常蠕动。

所以,对人类来讲,爹妈给我们的不只是基因,还有菌群,还有家教,即我们所谓的文化。这三位一体合在一起不断传递,才构成了今天一个民族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基因、菌群、文化。

大家听精准医疗听了很多,精准医疗不只是测测基因,还有我们的蛋白质、代谢、微生物等。现在我们一辈子大大小小的体检大概有273次,数据加起来可能有65MB,而以后我们的基因组检测,哪怕只做一次也会让每个人的数据达到4TB。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是大数据,只是我们没有检测。

我们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建,是全世界第一个做完了多组学检测的“大白鼠”。他的理念就是: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细胞我储存,我的菌群我调整,我的肠道我掌控。他喝的酸奶是根据他的肠道菌群调的,还为他定制了各种各样的营养餐。当我拿到他最新一期报告,看完所有的指标,我跟他说如果没有任何问题的话你应该死不了,因为你的指征没有肿瘤的倾向,也没有心脑血管病的倾向,你唯一要做的是继续维持你的状态。只要你不太任性,别去做极限运动,别去冒险,你基本死不了。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汪老师给自己修了一个墓,1954年到2074年,共120年,也许这是唯一一个活人做这个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希望能“吃得对,保养好,活得长,死得快”。我们见过太多的人生不如死,非常痛苦。所以我们要追求的不是单纯的一个生理寿命的极限,而是健康有质量的生命。

最后一个话题,基因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比如,30年前中国只有1%的人有糖尿病;今天中国50岁以上的人,有一半都有糖尿病的前期。因为吃得太多,动得太少。现在不光人得糖尿病,峨眉山的猴子都超过80%得糖尿病,为什么?因为猴子在自然界中很难得到糖类,它会把人带去的含糖饮料都喝掉。提醒大家以后尽量不要顿顿喝大米粥了,大米粥太精致,吃大米和吃糖差不多,推荐大家吃小米,通过吃粗粮来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血糖,诱导正确的菌群。

还有现在广泛存在的干眼症、颈椎病,这个跟基因没有关系,就是大家看手机看的,恐怕有6.5亿人有这些症状。这是一种传染病,传播途径是“WiFi密码多少”,疫苗是停电。今天大家所谓的安全感,不是带了钥匙带了钱,而是手机满电有信号。所以,健康的本质其实是人性的管理,管住嘴,迈开腿,避免很多不恰当的嗜好,才能够让你活在一个健康的世界。

《黄帝内经》讲,上医治未病,未病的时候谁去看大夫?所以自己就是自己的上医,我的健康我做主,而不是得了病才到医院,让医生做主。只有健康管理才是颠覆医疗。所以我的最后一个梦想就是,用人性去战胜懒熵,实现一个人人健康的大愿!

人类非常渺小,我们的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想要让人类与其他物种长期和平共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谢谢!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