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通往信任之径
在线阅读 收藏

本文目的在拨开迷雾,找寻通往信任之径。笔者认为有三步需要循序渐进来培育或提高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水平:首先,了解当下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水平,明白信任的表现和元素,以及水平高低的原因;其次,了解公众对于通过参与慈善组织的活动(如募捐)来支持慈善事业的动机是什么,明确慈善组织的努力方向与公众的需求是否匹配,如果慈善组织与公众没有达成共识,信任是很难建立的;最后,慈善组织要通过嵌入社区来加深自身的社会性和公民主体性,这需要与社区共融,要建立与社区居民、社区组织以及政府的信任关系,在社区慈善组织的发展方向上取得共识,整合社区资源,扎根慈善组织最根本的生长土壤。

可见,建立信任是个浩大的工程,而取得各方的价值认同是关键。正如本篇开篇所述,价值认同可以是:(1)慈善组织的社会参与动员方式与公众社会参与需求的共识,(2)慈善组织的价值和功能与社区居民的认知的共识,(3)慈善组织的发展目标与社区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4)慈善组织的发展方向与政府支持和培育方式的共识。根据信任这个概念的结构和成分,这些方面的价值认同既是公众以及各社会实体对慈善组织的信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慈善组织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条件。

然而,实现任何一方面的共识和认同都需要极大的努力,需要各方的协调,甚至妥协。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公众的需求和认知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这又回到上篇里不断强调的关于慈善组织的核心特征: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公众信任始终是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我国,还需要时间让慈善组织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点,践行这一点。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但同时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