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试论人本主义总体性的特征
在线阅读 收藏

西方马克思主义,因为借助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关注焦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围绕总体性这个范畴,在表达上呈现多种意蕴,而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也呈现不同寓意,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强调总体性对人的关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道主义的;科学主义的总体性,强调总体性的科学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这篇文章主要从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出发,试图呈现其独特的理论内涵。

总体性体现人本主义特征有着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但由于社会主义是从未有过的新形式,苏联领导人在执政过程中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加上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庸俗化的倾向,引起了西方一些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的强烈不满,尤其是苏联的强权政治、官僚等级式管理体制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等问题的存在,加上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的、非科学的评价,更加剧了这种不满情绪。与此同时,20世纪30~40年代,自然科学的整体革命,人们对战争的理性反思,以及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兴起,使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些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公开打出了人学旗帜。他们通过总体性范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化,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起就强调人的主体性,并且把人的发展作为其思想的主线。他们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一切社会问题,以人道主义的伦理和“自由”“仁爱”等道义标准来衡量和改造当代社会。他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关注与重视,把“人”作为存在的本原和出发点,并肯定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同时,他们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规定为“批判”,强调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取得的。具体来说,在人本主义思潮下,总体性的内在表现形式是辨证的方法论体现总体性的革命价值,文化批判模式体现总体性的社会价值,人道主义关怀体现总体性的人文价值。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