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共商合作愿景 共建交流平台 共享科普硕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
在线阅读

怀进鹏书记致辞

程东红理事长致辞

2017年11月27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与俄罗斯自然历史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安娜·克鲁基纳(Dr. Anna Kliukina)签署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

开幕式上,程东红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真挚感谢和热烈欢迎。她说,为公众提供科学文化的体验和服务,使用科学文化这一共同语言促进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帮助全体公民和整个社会实现其潜能的最大化,是全世界科普场馆的共同目标和使命。秉持这一使命,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为与会科普场馆提供科技交互、文化交流、人员相通、资源互惠等深度合作的最佳契机。

怀进鹏代表中国科协向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中国科协也一直在探索推动科普资源互惠共享、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互利共赢,推动科学文化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实施路径……我欣喜地看到,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将与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组织和场馆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并认为这是各国科普场馆深度合作的良好开端。怀书记还借开幕式的机会宣布,中国科协将通过“科普中国”和“中国数字科技馆”平台,整合中国科普场馆的展览展品、教育活动、科普影视片等资源,建设科普资源库,无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开放。

集众智、聚合力,作为本届研讨会重要会议成果之一,27日上午举行的“科普资源互惠共享”签约仪式,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我国科普场馆服务、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路径的重要举措。在此前长达一年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中国科技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分别与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希腊、塞尔维亚、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科普场馆或机构签署11个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或“科普资源互惠共享计划”协议。怀进鹏书记、徐延豪书记、程东红理事长、约斯兰·努尔博士、安来顺副主席,签约科普场馆所在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共同在主席台上见签。11项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科普场馆向世界传递出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构建科学传播大平台的积极信号,蕴含着与会各方对科学传播互惠共享建设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合作共赢的殷切期待。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主旨报告会。由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主持。约斯兰·努尔博士、安来顺副主席、程东红理事长分别做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潜在贡献》《博物馆作为我们共有人文精神的前沿实验室》《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共同开辟“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的光明未来》三个主旨报告。

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和大会秘书长、中国科技馆副馆长欧建成先后主持了全体与会代表参加的“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论坛,各国科普场馆和机构代表就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进行研讨,包括展览展示特色和设计开发现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特色及与周围社区、学校等的互动情况,所属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发展的规划愿景及场馆发展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对“一带一路”科普场馆交流合作的建议等议题。当晚,与会代表还在过去几个月反复讨论和交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讨论了《北京宣言》,并提出了“《北京宣言》必须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以及必须有具体的跟进措施和项目”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增加了“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北京宣言》向接纳‘一带一路’宗旨的国家开放”的具体条文,为其最终正式发布集思广益,做好充分准备。28日中午,与会各国代表在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的《北京宣言》,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成果和亮点。

本次大会除设在中国科技馆的主会场外,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分设三场不同主题的平行会议,围绕“新时代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使命与责任”“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未来:藏品、展览、教育与科技进步”“科技类场馆的教育活动策划和节目创作”三个专题,中外代表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开展了广泛深入细致的专业研讨,以期实现真正的场馆战略对接、人员优势互补、资源融合联动、科普成果共享之势,达到“行稳致远、惠及未来”的“一带一路”科普场馆科学传播愿景。

11月27~30日,大会附设小型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展出,共有来自国内外30余家场馆、机构和企业参展。展览期在有效推动国内科普场馆及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并为沿线各国场馆提供宣传推介机会,促进其在展览资源等相关领域互惠共享与交流合作。展出期间,亚美尼亚驻华大使马纳萨良专程前来参观,并参与了部分研讨会活动。中国科技馆展出了一系列优质科普展品资源,以及全套“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作为本次大会附设展览的一部分,由中国科技馆、希腊赫拉克莱冬博物馆和希腊古代科技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古希腊科技与艺术展”已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开展,成为中希两大文明交流借鉴、人民友谊合作的最佳见证。

会议结束后,外方参会代表乘高铁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专业考察与参访。

“一带一路”是一条由中国提出、惠及世界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之路。正如与会外方代表所说,“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中每一个场馆都是赢家。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作为大会的发起单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阐释的丝路精神丰富内涵,始终秉持与沿线国家科普场馆、机构、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结伴成行、相互借力、携手应对挑战、共同发展进步的理念,始终坚信立正位、行大道,植根历史、面向未来,在共绘沿线国家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场馆建设发展新画卷,共谋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建设大计,共创互惠共享美好未来方面,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今后,这一研讨机制将长期坚持下去,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平行会议现场

大会附设小型展览

2017年11月29日国外参会代表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 class="a2">收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为积极响应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互通互联、繁荣发展,2017年11月27~28日,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召开。此次大会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24个科普场馆和机构的44位馆长及负责人,以及中国国内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天文馆、国土资源博物馆等在内的8大类74家科普场馆和机构、15家科普企业的130余位馆长和负责人参加,大家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大会主题,共话沿线国家科普场馆间长远合作愿景,共商构建沿线国家科普场馆命运共同体大计。

研讨会开幕式于27日上午9点在中国科技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科技政策与能力建设处代表约斯兰·努尔博士,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博士,国土资源部国际科技合作司司长高平,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郭广生等领导,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大使馆官员,中国科协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大会指导单位,相关学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大会合作及赞助单位,在京媒体,部分科普企业界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主持。

怀进鹏书记致辞

程东红理事长致辞

2017年11月27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与俄罗斯自然历史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安娜·克鲁基纳(Dr. Anna Kliukina)签署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

开幕式上,程东红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真挚感谢和热烈欢迎。她说,为公众提供科学文化的体验和服务,使用科学文化这一共同语言促进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和理解,帮助全体公民和整个社会实现其潜能的最大化,是全世界科普场馆的共同目标和使命。秉持这一使命,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为与会科普场馆提供科技交互、文化交流、人员相通、资源互惠等深度合作的最佳契机。

怀进鹏代表中国科协向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中国科协也一直在探索推动科普资源互惠共享、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互利共赢,推动科学文化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实施路径……我欣喜地看到,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将与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组织和场馆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并认为这是各国科普场馆深度合作的良好开端。怀书记还借开幕式的机会宣布,中国科协将通过“科普中国”和“中国数字科技馆”平台,整合中国科普场馆的展览展品、教育活动、科普影视片等资源,建设科普资源库,无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开放。

集众智、聚合力,作为本届研讨会重要会议成果之一,27日上午举行的“科普资源互惠共享”签约仪式,是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探索我国科普场馆服务、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路径的重要举措。在此前长达一年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会员单位——中国科技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分别与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希腊、塞尔维亚、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科普场馆或机构签署11个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或“科普资源互惠共享计划”协议。怀进鹏书记、徐延豪书记、程东红理事长、约斯兰·努尔博士、安来顺副主席,签约科普场馆所在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共同在主席台上见签。11项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科普场馆向世界传递出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构建科学传播大平台的积极信号,蕴含着与会各方对科学传播互惠共享建设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合作共赢的殷切期待。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主旨报告会。由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主持。约斯兰·努尔博士、安来顺副主席、程东红理事长分别做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潜在贡献》《博物馆作为我们共有人文精神的前沿实验室》《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共同开辟“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的光明未来》三个主旨报告。

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和大会秘书长、中国科技馆副馆长欧建成先后主持了全体与会代表参加的“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论坛,各国科普场馆和机构代表就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进行研讨,包括展览展示特色和设计开发现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特色及与周围社区、学校等的互动情况,所属场馆的管理运营模式,发展的规划愿景及场馆发展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对“一带一路”科普场馆交流合作的建议等议题。当晚,与会代表还在过去几个月反复讨论和交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讨论了《北京宣言》,并提出了“《北京宣言》必须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以及必须有具体的跟进措施和项目”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增加了“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北京宣言》向接纳‘一带一路’宗旨的国家开放”的具体条文,为其最终正式发布集思广益,做好充分准备。28日中午,与会各国代表在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的《北京宣言》,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成果和亮点。

本次大会除设在中国科技馆的主会场外,还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分设三场不同主题的平行会议,围绕“新时代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使命与责任”“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未来:藏品、展览、教育与科技进步”“科技类场馆的教育活动策划和节目创作”三个专题,中外代表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开展了广泛深入细致的专业研讨,以期实现真正的场馆战略对接、人员优势互补、资源融合联动、科普成果共享之势,达到“行稳致远、惠及未来”的“一带一路”科普场馆科学传播愿景。

11月27~30日,大会附设小型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展出,共有来自国内外30余家场馆、机构和企业参展。展览期在有效推动国内科普场馆及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并为沿线各国场馆提供宣传推介机会,促进其在展览资源等相关领域互惠共享与交流合作。展出期间,亚美尼亚驻华大使马纳萨良专程前来参观,并参与了部分研讨会活动。中国科技馆展出了一系列优质科普展品资源,以及全套“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作为本次大会附设展览的一部分,由中国科技馆、希腊赫拉克莱冬博物馆和希腊古代科技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古希腊科技与艺术展”已在中国科技馆短期展厅开展,成为中希两大文明交流借鉴、人民友谊合作的最佳见证。

会议结束后,外方参会代表乘高铁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专业考察与参访。

“一带一路”是一条由中国提出、惠及世界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之路。正如与会外方代表所说,“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中每一个场馆都是赢家。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作为大会的发起单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阐释的丝路精神丰富内涵,始终秉持与沿线国家科普场馆、机构、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结伴成行、相互借力、携手应对挑战、共同发展进步的理念,始终坚信立正位、行大道,植根历史、面向未来,在共绘沿线国家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场馆建设发展新画卷,共谋科学传播丝绸之路建设大计,共创互惠共享美好未来方面,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今后,这一研讨机制将长期坚持下去,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平行会议现场

大会附设小型展览

2017年11月29日国外参会代表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