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总统选举中,由于一些候选人声称选举存在不公正,进而引发连续性大规模游行示威,导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权遭受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政治危机不仅加剧了政权内部保守势力和改革势力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在伊朗社会当中造成严重的分化。内贾德新政府尽管已经就任,但是面临艰难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局面。与此同时,由于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油价大幅下跌,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更加突出。面临国际社会日益迫近的又一轮制裁压力,伊朗积极展开外交努力,特别是争取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发展密切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尽管如此,在美国及其盟友的大力推动下,俄罗斯似已为制裁伊朗开了绿灯,中国也面临艰难的选择。
王凤: 1968年2月出生,1995年7月获西北大学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近东研究系进修。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关系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5年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伊斯兰教、中东国际关系、伊朗和阿富汗问题研究。出版《列国志·阿富汗》(2007年版),发表《十二伊玛目派传统政治思想的演进及其根源》《什叶派“伊玛目隐遁”教义的成因解析》《十二伊玛目支派初期的政治思想研究》《中东剧变与伊斯兰主义发展趋势初探——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和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为例》《历史转折与阿富汗塔利班的选择》《阿富汗塔利班重组及其挑战》等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