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改变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2年7月29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号

主讲人:孟波

主持人:各位同学,今天我们邀请的是一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他是新浪网副总编辑、资深媒体人孟波。孟总曾任《河南日报》一版编辑、《城市早报》总编辑主任、《南方都市报》区域新闻部副主任、《新京报》社长助理兼要闻部评论主任、搜狐网副总编辑、和讯网副总编辑,也是《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评论创始人。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孟总!

孟波:我们开始之前做一个测试,这是网上流传的对老外的四级的汉语考试。小明有没有去擦窗台?没有吧。小明去晚自习了吗?没有。最好请香港大学的、莫斯科大学的同学回答,我们内地的都知道答案了。小明有没有见他妹妹,小明带笔了吗,小明倒垃圾了吗,小明最后那瓜切掉了吗?这个题目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都懂了,没懂你去网上搜一下你就懂了。说明网络的语言,新媒体的语言在变化,而且在传统的汉语字典上找不到答案。

知道北京现在最火的两个人是谁吗?北京大雨刚过,在北京电视台看到一个新闻:北京市民高度评价北京政府在这次暴雨中的应对。然后有一个人立马注册了新浪微博账号叫“北京市民高度”,说“我叫高度哦,我没听说任何人采访啊,谁说我高度评价北京市这个暴雨处理得及时啊。”然后北京市又有一轮为暴雨受灾群众的捐款活动,马上就有北京市民“踊跃”说了,“我没有捐款,怎么就说了,这是谁干的?”这个说明我们的网民,我们新媒体的用户在积极地参与社会现实,在活跃舆论,在影响受众。在北京暴雨之后还有很多的段子。通过这些个案例说明,新媒体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会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个主题,实际上是新媒体。我们只讲一讲它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和影响的改变。这只是新媒体对我们社会影响的其中一部分。那么我想先做一个调查,在座的同学凡是使用过新媒体的,包括微博,加上You Tube、Facebook、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还有其他微博也包括人人网,没有使用过的请举手。有吗?好,没有。其实我想这个新媒体大家都使用过,没有使用过的也不敢举手,怕别人说你outman。也就是说,大家都使用过这个产品,但这个产品它在新世界的分布和布局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如果要把一个新媒体的受众和用户加在一起,把它当作一个国家的人口的话,那我们社会人口版图的排名会发生变化,而且Facebook用户数还在往上攀升,有可能会超过中国,因为一个人有好多Facebook账号。

我本来想按照之前既定的顺序来讲,讲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我今天想倒过来,讲一下大家对新媒体的质疑,对新媒体的不满,以及新媒体的缺陷。当然我讲新媒体主要以新浪微博为主。

对这个新媒体,尤其是微博有很多很多的质疑,而且这个质疑也会随着新浪微博,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直存在,甚至会越来越强烈,那怎么来看待质疑、看待缺陷,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个步子是不是真的合理,是发展过度,还是说是质疑牵扯着缺陷。

一说到谣言太多了。这次北京水灾,有很多媒体人比如搜狐的CTO王小川在微博上说,死了800多个人,还有说上千人,这都是谣言。谣言怎么看,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拟的,谣言的大小和长短以及它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有一个谣言的公式,它的烈度和谣言所牵扯事件的大小以及有关谣言的真实消息、信息成本的关系。事件越大、信息成本越大、信息披露的成本越低谣言就越大。北京暴雨,大家已经知道死人了,就是说事件很大非常大,同时北京政府对谣言的死亡人数的公布非常迟缓。网上有一个段子,来讽刺北京市政府的数学。在“37”这个数字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猜测就出来了,我觉得这很正常,就是因为没有公布这个数字。所以谣言是一面镜子,它是真实社会的反映,同时它也是一面放大镜,不是普通的平面镜。为什么呢?这个我们接下来会讲,它会放大。当真相还在起点的时候,谣言已经撞线。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有关部门没有主动去发布,而且河北政府和北京政府在踢球。这个死亡人数、死亡民众就是皮球,踢来踢去。相比还有一个谣言,日本地震的时候,说那个碘盐可以防辐射,大家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谣言,但是全国一线以下城市的盐已经抢疯了,那这个时候我们的政府、公共部门无动于衷。到已经不行了,已经成为社会舆论了,国家科技部门才发布相关信息。

没有灯光就有黑暗,有负面的地方一定是缺少灯光的地方。有这么个说法,如果看《新闻联播》那中国就是天堂,看门户网站中国就是人间,看新浪微博中国就是地狱。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关注三个不同的中国。有人说,目前看新浪微博,看完之后特别抑郁,想自杀。我觉得我们这社会完蛋了,所以你们能不能再阳光一点。还有人说我不行,看一天新浪微博等于看三天新闻联播,我才能听过来。怎么看这个现象?我觉得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首先,每个媒体有自己媒体的选择立场和价值观,每个媒体它都不可能去反映全部的社会。中国就像一头大象,我们每个媒体,你反映耳朵,我反映象腿,他反映尾巴。因为每个媒体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一。像《环球时报》它有一件事,谁要说中国半个不字,我跟你没完,就是说什么人都不能说中国半个不字,它高导爱国主义。也就是说,反映中国健康的媒体,反映中国政治的媒体,反映中国经济的媒体放到一起的话,刚好形成媒体的平衡、舆论的平衡。我们学传播学的人知道,这个平衡有时候不是单独的平衡,它有单独的平衡,比如单独的媒体,比如说我采访的死亡事件,那么我采访的死者家属、采访公安部、采访交警,要采访他们那个地区,那么这篇报道本身也要达到这个平衡。像《南方周末》也好,《财经》杂志也好,它跟进、传播,它和《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和我们的大报就形成了一定的平衡。但是也很难,很难做到这点。

碎片化,首先我们整个的社会碎片化。碎片化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指的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节奏碎片化。比如说我们在这几分钟可以发微博,可以打个盹。比如说等电梯5分钟,可以看一下分众的大屏幕。如何利用我们碎片化的间隙?微博很小,它掌握引导了极大的碎片化时间、空隙。第二点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割裂了,碎片化,多元化。微博本身比较微小,只有140个字,是有限的。所以说新媒体太琐碎了、太碎片化。你们知道中国最早写微博的人是谁吗?谁写了中国第一条微博?孔子微博体,是《论语》创造的,孔子先创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这就是微博啊。你看我们古人,三千多年前微博已经创造了,今天刚好找到它的名字而已,这就是它的碎片化。你看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但我们也会讲它的碎片化,以及如何去改变它的碎片化。我们先有了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节奏,才有碎片化的新媒体、碎片化的微博。

我知道新浪经常出一些假新闻,像郭美美,有不少。那么我想请问一下,请问一下在座的同学,我们的身份证号、身份证的名字、生日,印错的举手。差不多有10个人,今天200个人,10%吧,其实我知道更多,有好多人身份证号写错,好多人出生年月写错,个别人名字错。而且错了之后很难改,就是说我们的一个人生最重要的身份证件就出了那么多的错,而且我们公安部门,所谓户籍系统,每个派出所都有户籍保管,它很严格啊,怎么出了那么多错呢?用户太多了,稍不留意就会出错。所以说,出错是绝对的,不出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力降低出错的概率。

郭美美事件是什么情况呢?新浪相当于造假,身份是假的,明白我这意思吗?没有媒体可以知道身份虚假,这个错误的出现完全是无意的疏忽,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责任。我还愿意承认我这个错误,任何媒体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新媒体是信息化的,但这个信息化的传播过程中会有交流环节的存在,这就是实用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区别。微博不需要经过你同意,我就可以加你关注,我们交流可以是陌生化的交流,它是一个增量交流。我们的MSN、QQ交流是一个存量交流,是朋友之间的一种交流,我们关系还是在的,我把数据导到网络里。而微博的交流是一种增量交流,你可以保存旧有关系,也可以拓展新关系。好多人不愿意主动和郭美美交流,但是有更大的兴趣和冲动去了解她、去关注她,她有更新的时候就去看,她实际上是满足了中国人这种潜在的世俗的欲望。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其实叫做名人战略,这是新浪微博的一个策略。

然后讲到信息获取的成本问题。你知道,新浪微博每天产生1.2亿条微博,1.2亿什么概念?新浪每天产生这么多微博,每天海量的信息,我们被没有价值的信息淹没了,想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难。

说到社会关系,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弱关系,不是强关系。你和你的家人每天在QQ上交流,这是一种强关系,这种关系你不得不维护,不得不坚持。微博是一种弱关系,比如我今天关注你,明天可以不关注你。弱关系的交流注定了它的社交性,它不同于强关系,它使人们有新的兴趣新的动力去交流。

关于微博的赢利模式,前期我们一直在摸索,拔剑四顾,不知道剑该往哪个方向砍。赢利模式不是CEO开发出来,也不是董事会策划的。一个赢利模式是一批没有赢利能力的人创造出来的。我们知道Twitter现在估值快一两亿元了,它的赢利模式是什么?广告。昨天听说苹果和Twitter的一个谈判已经结束了,最终会有一个合同出来,双方要合股要融资,估计估值要超过100亿元,所以说在微博赢利模式的探索方面,我们要有耐心。

众所周知,微博上有很多谣言,有很多人辟谣,但是辟谣的人没有造谣的人多。美国有个公司做过一个调查,当一个人得到一个好消息的时候,愿意和6个人分享。当一个人得到一个坏消息时,会告诉23个人。也就是说,好消息的传播覆盖率是坏消息的1/4。我们中国人也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是全方位、全阶层的。美通社发布过一个调查,有超过60%的记者从社交媒体上获得新线索,这是11年的调查,最近的调查我相信会更高,而且社交网络已成为排名第一的爆料来源。姊妹两人坐飞机告状,结果刚一出去被县政府堵到了飞机场,他们在女厕所里面打电话给记者,她们一边讲记者一边开始发微博。这些事件通常在微博上会以新闻碎片的形式存在,每个信息之间都有逻辑点的断裂,我们编辑的时候要尽量把它们缝补起来。如果说每一条微博都是一个碎片的话,我们编辑就要把它们拼合在一起。《新周刊》要印刷,封面标题没想好,主编就发一条微博说,这要下厂啦封面还没想好呢,后来有一个网友就给他定了一个封面,最后这期《新周刊》的封面是由网友编辑的。

嘉宾:孟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在您演讲中,刚刚提到网站的商业模式,它不是找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2009年的时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到2012年现在差不多有4年的发展时间。我想问的是,在这四年期间,新浪微博它走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没有?如果有的话,它的营运模式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的话,新浪微博现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

孟波:其实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回答了。我们现在已经在做尝试,一个尝试是做广告投放。还有一个尝试就是说针对某一个品牌的粉丝投放广告。敞开的方式是会员制,就是你花10元钱,可以享受一年的服务。这些都是尝试。当然也有更多的用户在批评,说你们收钱,对普通用户就不管了吗,我们对普通用户的服务基本会持续下去,也会不断改进,得罪了普通用户可就完蛋了。我们还有很多新的尝试,比如说我们有很多第三方的API,比如我们引进一款游戏,对游戏进行收费,2012年是个尝试年,还会有新方式方法推出来,希望你们关注一下。

嘉宾:谢谢孟波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昨天徐浩然老师为我们演讲的时候,他说有一个问题,今天问一下您。新浪微博现在发展得非常好,以后有没有可能会闹独立,单独分离出来?

孟波:已经分出来了,已经有新浪微博实验部,将来肯定有更多尝试。

嘉宾:那还属于新浪吗?

孟波:怎么说呢,比如我们闵行校区也属于交大。左兜里的钱是我的,右兜里的钱也是我的,肯定是这样的,谢谢。

嘉宾:孟老师我想问您几个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讲,一个就是新浪微博为什么不能注销。第二个就是您说到有名人进驻新浪微博,你们都会送很多粉丝,我想知道这些粉丝是营销账号还是僵尸粉还是怎样的?就比如说像姚晨这样的名人的粉丝,有多少是像这样的状况?这跟你们每三个月清理一次僵尸粉的策略有所矛盾,你们又送粉又清粉,其实没什么作用。第三个,我想问一下你们筛选的流程是怎样的?

孟波:我喜欢这样的板砖,第一个就是不可以注销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bug,是一个缺陷,我向新浪反映改进这个bug,收获总是一点一滴的。第二个僵尸粉的问题,不可否认,每一个名人来了之后,我们确确实实会进行推广,但不会送粉。送粉是很容易实现的,我后台一改数据就行了。你看不知不觉的姚晨一个亿的粉丝,新浪用户也快四个亿了。要改数据那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只是推广,你要是感兴趣你就加关注。为什么姚晨很多粉丝,确实是姚晨非常好,她很率真,很乐意和网友交流,没什么明星架子。这个僵尸粉怎么来的?确实有一些用户注册了微博之后觉得不好玩走了,还有好多人注册一段时间忘了账号,还有的人注册好了,活跃了两三个月就不玩了。再一个,确实有些垃圾账号卖粉丝,这些粉丝是假的,是他们用机器制造的。有人搞了15万粉丝,都被我们“杀掉”了,如果我们纵容僵尸粉的发展,新浪微博就要完蛋了。好多BBS就是这样完蛋的,垃圾用户太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