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似被前缘误——当代中国广电网络产业发展之路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2年7月28日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光彪楼1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姚军毅

主持人:我们今天第一位嘉宾是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姚军毅先生。姚总曾任南方影视传媒控股公司的党委委员、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其专著《论进步观念》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文字库,承担过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参加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在《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4篇。在《社会科学战线》《江西社会科学》等杂志、省级核心期刊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论文40篇。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奖项,撰写的理论专著入选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他有非常多的成果,并且讲课讲得非常精彩,能给大家带来非常多的启发。下面我们有请姚总。

姚军毅: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刚才,谢老师对我做了一些介绍,让我觉得很不安,因为他给我太高的评价。事实上,我今天能够承蒙“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的邀请,来到这么一所有110多年历史、国际国内享有盛名的高校,和大家做一次交流,我感到很荣幸。坦诚地说,这一年来,由于在机关、在各方面做了一段时间,有些理论方面都有一些荒废了,所以今天我很惶恐,我担心会讲不好,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耽误大家的时间。

今天我用的题目是《似被前缘误》,我为什么选择这句词作为演讲主题呢?是因为我大概从2008年开始,当时我还在省委宣传部搞文化体制改革,就致力于广电的改革,后来直接就介入了广电网络改革。在改革完成的起草文件中,创立广播工程、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我做了这件事,后来又做监制,我当了监制有一点时间,就回过头来思考。在这个思考过程之中,其实我写过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我写完以后突然发现,整个当代中国三十年的广电网络产业的发展之路,诚可以用严蕊这首词来叙述。或者说将严蕊的这首诉说自己的坎坷经历的词用以描述当代中国广电网络产业发展的过去和未来,非常的贴切。尤其是上半阙“似被前缘误,总赖东君主”,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广电网络产业三十年会有那么坎坷的经历,以及它的原因。到后面那句,尤其是下半阙“去也终须去”,你到了今天走向产业化道路是不可阻挡,所以“去也终须去”。问题是怎么去?“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换句话说,有了改革发展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有它能够生长的空间,它自然就能够蓬勃发展,这就是我用这个题目的原因。

我对当代中国广电网络产业发展30年路程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个艰难的进程。当代中国的广电网络产业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发展的。事实上,在建设发展之初它就走上了一个产业发展的道路。具体表现有两个:一、投资主体多元化。在1983年,国家广电部出台“四级办”政策的时候,有线电视传输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我们国家也刚刚开始。那个时候,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并不是太多。但是,很多敏锐的人或者当时对产业发展、对财富的生成敏锐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行业,所以纷纷进入投资。最盛的时候,当时各种所有制,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个人资本乃至境外资本都有,到今天在我们这些广电网络里面也仍然有境外资本,均可以投资建设广电网络。所以一时间各种所有制的广电网络经营主体几乎是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人们做过一个初步的统计,最盛时全国大概有3000多个。由于这个统计数据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我们没有办法复原。从现在的情况看,包括乡镇一级从省、市、县、中央四级3000多个是基本准确的,到了乡镇一级甚至不止。二、微观组织企业化。因为你说是产业,那么我们都知道,投资,谁来投资,他为什么投资,是一个关键。第二个,微观组织是什么形态,你是以机关还是以事业还是以企业为形态?刚才讲到了,大量的各种单位都投资,有工矿企业甚至有军队、有政府、有机关,还有街道乡镇以及大量的个体经营者来投资。那么可想而知,工矿企业、街道城镇以及个人投资,它当然一开始就是一个企业的形式。即使这些不算,就是由各级广电局或者广播电视台投资建设广电网络,在它开始的时候,其运行机构,有的叫有线台,有的叫网络中心,但不管叫什么,它的成立之初,都是企业化的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组织企业化。

这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建设的时候,有这两大特点,表明了它已经走上了产业发展道路。但是,尽管在这样一个产业发展道路上已经走了30年,而且还不仅如此。其实在1999年的时候,为了顺应产业发展的要求,改变那种投资主体太多,小又散乱的局面,国家就已经启动了以整合为主题的,也就是说自产自量、优化配置资源的一个改革,力图为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这个条件下打开通道。我们知道,产业发展开始都会有一个大家来投资很多小型的企业,那么随后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之中就会有兼并,或者收购,等等。那么我们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它有很多是当地政府或者电视台投资的,你要靠纯粹的市场化的行为是很难推进的。于是,国家就推进了一个改革,以整合为主题的改革。事实上,这场到现在仍在进行的、以整合为主题、以一省一网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广电网络的体制改革,核心点就是为了要改变原来形成的一些状况,推动广电网络产业的发展。

但是,这场改革走了13年,直到今天,我们当代中国的广电网络业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三个转变的过程之中。第一个转变:从准市场主体运行走向市场主体运行。准市场主体是什么意思?虽然我们也有了一些像歌华有线、天威视讯、陕西广电包括最近的吉林视讯它们都上市了,严格意义上,它们应该就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可是,大家如果深究就会发现,吉视传媒由吉林电视台控制,天威视讯的大股东是深圳广播电视集团,北京歌华就是北京歌华电视台。在这个意义上,它们仍然是在事业单位控股或者事业单位领导下的一个企业。即使是这样,我们都不能说它是完全独立的,把它运用于市场主体。更何况其他大量的,仍然在电视台领导下的,或者说还在摆脱事业体制痕迹的,还在从准市场主体运行走向市场主体运行。第二个转变:从分散粗放型走向规模集约经营。第三个转变:从政府配置资源走向市场配置资源。那么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过程,30年了走到今天这样一个情况。

正是因为这样,同样是信息传输服务业,同样也都是在全球的信息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高速发展,但今天咱们的电信企业是什么情况呢?它们因为比较早就完成了资源整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迅速完成了三个转变。当然我在这里讲的三个转变——至少是和广电相对而言,其他方面我们也只能在一个历史情境中来说——较早地完成了,它们已经可以在全球停留行走。我做过一个了解,它的资产总量,光广东电信一年的整个经营收入就已经接近全国广电网络业的收入。而中国的广电网络企业还只能在国内甚至省内顾影自怜。当年,我们在广东推动广电网络重组,曾经根据广东理论用户2000万这个概念希望能够组建一个用户规模超过2000万的网络。就用户规模而言,达到2000万,那就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曾经有过这么一个设想。可惜,有些东西总在一步一步地推,而即使是用户规模达到如此,资产总量、营业收入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达不到。所以,我们国内目前最好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拥有一千多万用户。我看过去年的统计,年均收入,广东广电网络虽然只有一家十九个单位,也就是一个公司本部,十九个分公司和一个直属公司。2011年的整个经营收入为30.33亿元,这已经算是最高的了。相形之下比起来,可想而知,不要说跟康卡斯特这样的大型企业相比,跟其他的一些企业都很难比肩。那么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现在有“三网融合”这样一个战略,电信企业现在就借着“三网融合”这个概念进军荧屏。IPTV就是电信搞出来的,想通过进军我们的电视荧屏这样非常强有力的一招,步步进逼,攻城略地。广东大概在这几年发展下来,应该已经有两百多万IPTV用户了,他们经常是用送他们的机顶盒,送他们的节目的方式,由于他有雄厚的实力,所以这不奇怪。那么广电怎么办呢?广电只能是哀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搞传输,你原来搞音频,我搞视频,各安其分。可是今天,我进不了你的音频,或者我要进互联网还要受到你的约束,要忍受高价费用的情况,但你却大踏步地进了我的荧屏,何必呢?大家不都是兄弟吗?

在这里,我顺带讲一下“三网融合”。说实在的,就“三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为什么呢?因为就其本意而言,很简单,我们现在知道,在物理形态上,咱们有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在运营形态上,咱们有有线传输、无线传输,还有互联网的连接传输。如果说我们每家每户改变今天的状况,不用今天去找电信公司装电话,明天去找网络公司装电视,还要再到移动公司去要电话号码。我们如果能够做到只要家里有一根线能够接进来,我们就同时能够享受音频、视频以及互联网的服务,我们只要随意找到一家公司,他就能够同时为我们提供这些服务。而这样的公司可能有几家存在,对于老百姓来说那绝对是件幸事,对于国家来说也绝对是幸事。为什么呢?这样的话,没有那么多重复的建设,只要有一条优质的国家的高速公路与工作联网,大家都可以享受这个福利,这样就可以上咱们的信息高速了。找到一家好的公司你说能享受各种服务好不好?好得很,非常好的一个战略。可惜在执行过程之中,大家可能都知道,比如说电信现在控制着互联网的出口,它现在常常有这么一些招数:一、给你高收费。二、如果说到了上网用户多的时候,虽然把网络给了你,然后用网络垃圾塞住你的通道,让其他公司经营的用户,像广电网络经常缓慢甚至掉线,就把事情给搞歪了。事实上目前的进展是电信要借着这样一个概念、这么一个机会来进军电视荧屏。但是,互联网本身电信传输又没有放开,收费又没有下降。所以,虽然几年过去了,试点城市搞到第一批、第二批了,但这事实上仍然没有能够向一个符合本意的、利民的这样一个方向前进,实在是可惜。

你经过了30年的发展,将近13年的整合资源,想推动它的规模化经营,中国的广电网络也仍然没有完成这三个转变。根源是什么?根源在于,特殊的制度安排,使当代中国广电网络产业发展进程成为一个必须消化“四级办”的遗产,排解“四级办”的纠结,才能实现企业成为运行主体、经营不受地域限制、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艰难进程。大体上可以这样说,一个产业,你要真正地实现产业化,这三个是基本的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很难真正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刚才概述地讲了它的进程,为什么说“似被前缘误”的第一个前缘就出来了:“四级办”的遗产。

我们当代中国的广电网络业,它和我们的文化产业很多地方不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之中,比如说报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企业化运行的,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走向了事业运行。咱们的文艺团当年也是按照企业运行,当年常香玉和她的豫剧团走家串户去演出,能够给抗美援朝捐钱,捐了一架飞机,还有很多其他的,包括严凤英她们黄梅剧也有类似的义举。后来它又回到了事业单位的体制,这些年来又开始走向市场。都有这样一个由产业到事业或者直接由事业到产业的一个经历。唯独当代中国广电网络业一开始就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并采取这样一个模式建设和发展。这要归功于“四级办”建设:四级办电视,四级办广播、办电视混合覆盖这么一个制度安排,但是“四级办”的政策从当时的历史来看还有它的积极意义。这个制度安排大约在1983年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国家财力不足。大家年轻的可能不太知道,其实到90年代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国家的、中央的财力不足。当年曾经在沿海城市有过一个故事,国家一位领导向他借钱,说,现在手头紧啊,借点钱吧,后来他说,我手头也紧啊,我借不出那么多啊。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广电部为了加快推进全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又顺应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放权让利,搞活地方,所以先让特区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出来。除了放权让利以外,最硬的那就是财政分灶自办。所以现在,同学们如果以后到哪个县里,到市里工作,万一担负这方面工作一定要记住讲财政的一般会说市财政、市本级财政。为什么市一个财政还会有市财政、市本级财政呢?市本级是指市直这一块,市财政是包括了下面的全市的县,等等,我们现在也会说省级、省本级,就这么来的,就是分灶起来各级的财政。按照这么一个财政体制的改革与这两个相衔接,应该说这个政策是符合当时大的趋势的,考虑到与改革制度相配套问题,就做出了一个“四级办”的制度安排。要点就在于将由国家或者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和投资建设广播电视事业,改为由中央政府和省、市、县四级政府各自规划和投资建设。那么这样一个政策就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孟子有句话:有恒产者有恒心。自己能赚钱的,谁投资谁受益,那么投资者当然就有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也解决了发展的资金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推进了全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以及广电网络业的繁荣发展。有这么一些数据: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有线广电网络到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99年建成了225万公里。1992年以后有线电视每年以新增1000万户的速度发展,到1998年12月,我们的用户就已经达到7700多万,居世界第一位,当然这是跟中国的人口总数连接在一起的。到了2011年底,全国有线电视光缆达到33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2.02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了1.1亿,依然是全世界第一,全世界范围之内,当然不会有这么大的人口,没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电视用户。我当年在起草广东的改革文件曾经给领导说,我们敢豪言地说,广东广电网络完成一张网以后,论用户规模就已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用户,世界上最大的康卡是2400多万用户,发展得非常之快。

可是,这个制度安排在当时来说确实加快了广电业的发展,网络业也甚至发展了起来。但在中国的实情,大家都知道有一句名言,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好像咱们老是摆脱不了这么一个怪圈。现在就看看“四级办”,“四级办”各级政府出资,各级广电局,最早是广电局,后来是电视台主管主办网络。一方面,大家都有积极性,各自来投资建设,办起事来容易,就在家乡、门口把线一牵,下个文件就开始发展起来了。但这么一来,自己投资的和各级政府的资产、收入,成了各级广电局、电视台的重要的甚至主要的财源,网络成为各级广播电视台掌握的传输渠道,运行机构大部分成为从属于广电局或者电视台的准市场主体,是企业化运行的事业单位。这么一来大家就可以想想,全国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又会有那么十几个、二十个甚至更多的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又有那么多县。以广东为例,21个地级以上市,你看广东,有广州、深圳副省级城市,另外有19个地级市,有113个县市区,还有下面的乡镇。各自办了,在自己的范围里面办,大家可以想一下,和行政区划相联系,很快就出现小圈子运行,有的就在一个镇,有的在一个城市,有的一个城市里面还有两张、三张。前几年,四川还没有完成整合的时候,成都市有四张网,换句话说,四个公司自己建了经营的网络。到今天广东的广州市依然有省网络公司和广州珠江数码经营的两个网,小圈子运行,封闭发展。大家本来就拉了一个网,就在我的区域里面有那么多个用户,大家自个儿就开始玩起来了。当时由于把线一挂、一连接,用户一进来,基本的收视服务费就会非常稳定地进来,非常有保障,谁都怕别人进入自己的领地,而且不让别人进入自己的领地。1999年以后,一些地方开展整治,启动这种整合。以广州市为例,就出现过一家公司,省级公司的同志还是在领导的支持下到一个街道上面去收编他们的网络,换句话说,把他们自己建的网络给拆掉,结果被拆掉的是他们上人的楼梯。他们先上楼去谈这个事了,然后下面就被原来建网络的人给围住了,整整三个小时没有让他下楼,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运行是这么一个格局,广电网络企业或者机构怎么样呢?那大家可想而知了。规模大的十万、八万的用户,小的千儿八百的用户,到现在我们有些乡镇目前还有两三百、三四百用户的这么一个状况,实力自然就不强了。虽然当时把线一挂,一次投入,多年回收,而且非常稳定。但是你发展来发展去就那么一小食堂,就那么千儿八百用户,发展不起来。产权自然很分散,管理当然也就很混乱,各种不同的竞争体系,多少兆的都有,今天张三公司用同洲的,李四公司用华为的,最后标准也不统一,各自互联还不能互通。这样一来,当代中国的广电网络产业很快就出现了由于经营主体成千上万,广电网络互联而不互通,就难以走上规模化、企业化的人间正道,这就是我讲的遗产。

我们知道,企业成为运行主体、经营不受地域限制、资源通过市场配置那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作为广电业改革的发展的顶层设计,当时“四级办”制度安排是国家广电部做出的。毫无疑问,这个顶层设计,最高行政主管部门显然没有考虑上述因素。当然,事实上当时主要目的也只是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广播电视事业本来就是由各级政府来办的。同学们在不同地方都知道,中央有电视台,省有、市有、县有,乡镇还有广播电视站。各级党委、政府都有自己的喉舌有自己的渠道,把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以保证政令畅通,这很正常。当时注意的是这个事业的发展,他没有考虑到这个产业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广电网络其实在这能够发展起来有两个机缘:第一个机缘是有线传输这个时候在全球兴起,第二个机缘是当时国内改革开放正好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很多事业单位混不下去了,看到有市场,就采取企业化运行,收入也比较高,制度也比较活,后来出现的问题另当别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它得到蓬勃发展。就“四级办”制度本身而言,广电网络发展是它带来的,但它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嘉宾:广电网络相较于电信网络,它的一个优势在哪里?

姚军毅:这样说吧,就这个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建设之初,如果从技术上来说,它有一个特点,广电广电,广字在先,它都是以点对面。广播也好,发出声音,咱们的信息传输也好,是以点对面。但是电信,大家知道,最初发展就是以点到点,或者叫端到端,这样一个技术形态就决定了,在现代传输意义上而言,广电的技术本身加上它的传输特征影响到技术,它的下行能力是比较强的,而它的上行能力,由于它的带宽限制,上行能力就不如电信。电信呢,为什么现在动不动多少G入网,多少带宽入网,它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做视频传输的问题,因为它的音频传输对带宽的要求是不高的,对传输线路的要求是不高的。现在你要做视频传输,尤其做高清的视频传输,就要求具有非常强的那种传输能力,而对它来说,它就需要对整个的带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才能完成。

那么如果从运营角度来说,事实上,广电,现在总体上还在处在一种准产业的阶段,而电信是比较完整的产业阶段,并且最早地通过高额的收费,大家可能知道,80年代装一台电话,要找人装,还得三千块钱、四千块钱才能装一台电话,完成了这个积累过程,组建了中国电信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末不就开始拆分了嘛,后来要分开来控制垄断嘛。早期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又拥有我们通常说的自由定价权和收费权,裁量权比较大的收费权。你像我刚才讲的广电,你要收个费,数字整改,26块5还得到什么物价部门去认证,还经常挨人骂,说你又借着这个机会多收我们的钱,但电信它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上网程度比较高,收费自由。由于这些因素,现在要是搞电信比广电来说优势大了。首先,体制优势,它的网络是联通的,产业化、规模化已经完成。机制优势,它完全企业运作。然后,资金优势,它有大把钱。人才优势,它现在积累这么多年了,人才优势在各个方面可跟广电比。

如果从纯粹技术去看,我刚才其实已经给你回答这个问题。在目前各有特色,因为大家的传输方式,就是这个技术模式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点对面,一个是点对点。其他太复杂的技术问题也不是我所能说清楚的,大体上是这个优势,谢谢。

嘉宾:有人说广东传媒业是进入了冬天,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姚军毅:我觉得不好说是进入了冬天,要进冬天首先要秋天来了,大家才进入冬天。事实上是这样的,广东的传媒业、文化传媒这一块确实一直以来比较发达,它的发达的因素有当初改革开放比较早,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比较多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你们说广东的传媒业发达,广东真正要说是传媒这一块,其实是报业发达,而不是它的广电,它的报业比较发达。广东的报业在全国可能竞争最为激烈,全国恐怕很少有几个地方,一个城市有三张大报、三个大的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而南方报业又是一个报系,虽然他们经营各有特色、各有偏重,竞争真的很激烈。那么也由于当初的广东是这样的,改革开放之初,办报的一些理念比较早地受到香港那边影响,接触他们那边的东西,办报理念方面确实比较先进一些。

那么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的传媒业现在也面临着自己很大的难题。面临一个什么样的难题呢?你看,我们的报社是事业体制,但是我们所有的报纸都是自收自支,大的报纸都是自收自支,还要创造产业。这就使得他们经常会在政府宣传和市场需求方面,在这个线上,其实经常也是一种纠结,到底怎么来处理好这个关系,往往是一个难题。这个关系,你稍微处理不好,当然就会出现一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我觉得也正常,任何一个媒体在发展过程之中都会有起有伏。我刚才讲的“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总会受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并不认为有太多的奇怪。这个时候,也许我们的媒体如何能够顺应目前整个形势的需要,更加积极稳妥的,为政府做好服务很重要。因为这是报纸的一个基本的功能,核心来说是它的公信力。大家经常会注意到,有些人一谈到要做什么了,大家说,你怎么知道,报纸上都说了。这算是我们国家多年来,在我们的政策下,给了我们报纸非常强的一种公信力和支持,人们通常都把它认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们说的话代表政策,甚至有时候连政策他们都不相信,报纸上是这么说的,你这么说不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媒体,我个人认为,把握好这个度,充分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个方面,我就应该做些更多的探索,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我们说市场的一些需求,或者我们说媚俗,出现一些不够适当或者不适时的那些东西,就没有必要了。事实上,全世界的报纸、媒体大体上都如此,都会有规则地运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帮助中心电脑版